新闻网讯(通讯员 汪洋 付玉)6月9日下午,湖北省财政厅科教和文化处副处长孙磊带领湖北省“双一流”建设补助资金项目政策评价调研小组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进行“双一流”建设绩效考察评估,并到省公共财政专项扶持“社会治理法学”新文科专业建设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暨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心-研究院”)抽样跟踪考察评估。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闫平教授代表党委书记栾永玉、校长杨灿明对湖北省“双一流”建设补助资金项目政策评价调研小组表示欢迎,对湖北省政府及省财政厅等相关职能部门表示感谢,并希望调研小组就“双一流”建设补助资金管理提出宝贵意见。
校财务部部长、博士生导师张琦教授向调研评估小组报告了学校“双一流”专项建设资金管理模式、运行状况、实施效果、方法创新等情况。他认为,社会治理法学新文科专业建设在学术、教材、课程“三大体系”,科学研究、服务国家与社会重大需求、双导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湖北六所高校探索社会治理法学新文科专业“1+6”省部共建模式,以及中国之治话语国际传播平台建设等方面所取得了丰硕成果,是省财政“双一流”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成功典型,为学校法学进入高校“一流学科”方阵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社会治理法学新文科专业建设与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方面,已初步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范式,为部省共建社会治理法学新文科专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社会治理法学新文科”负责人、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汉明教授向调研小组介绍了“中心-研究院”学科建设、科研项目、学术活动、科研成果、国际交流等情况:自2013年以来,社会治理法学创新团队在省委、省政府及省财政厅、教育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立足中国实际,聚焦社会治理法治建设前沿问题,打破院系壁垒、校校壁垒、校地壁垒,构建了社会治理法学新型交叉学科。该学科以法学为理论基础, 涵盖法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哲学、历史学、伦理学、统计学等学科,以社会治理及其法治化为主要调整对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并与实践应用体系和知识体系相结合的新型学科,已培养出了一批“复合型、创新型、能力型、涉外型”的卓越法治人才。
调研小组对新文科--社会治理法学自主性原创性学科体系、教材体系、课程体系、中国之治国际话语传播体系建设方面,构建“四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探索推动部省高校共建社会治理法学新文科“1+6”模式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调研小组专家中山大学教授周慧明、湖北省财政厅预算绩效管理处三级调研员熊亚芬听了汇报后深感震撼,认为徐汉明教授领衔的社会治理法学团队取得的成绩是新文科建设绩效管理的成功范例。省财政厅科教和文化处副处长孙磊表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治理法学”新文科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可复制可推广。支持围绕社会治理法学新文科部省共建与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出台相关政策意见,使之可持续、规模化地推进社会治理法学人才培养,共同促进湖北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跨越。
调研小组一行还实地察看了“中心-研究院”教学科研成果展示,听取了相关情况介绍。
审核人:姜公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