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善举点燃崇德向善火炬——中南大“第四届公道美品德行奖”授予仪式举办

时间:05-27来源:光明日报

美德凝聚人心,榜样感动你我,凡人善举,点燃崇德向善火炬。5月26日,一场别样的“公道美品德行奖”授予仪式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下简称“中南大”)南湖会堂举行,为师生校友带来一场沉浸式“思政大课”。

“我们同欢乐,我们同忍受,我们怀着同样的期待。我们共风雨,我们共追求,我们珍存同一样的爱……”授予仪式在合唱《让世界充满爱》中拉开帷幕,分为扶贫、战“疫”、教书育人、志愿服务、提名五项颁奖环节,采用现场讲述、事迹介绍、播放视频、现场采访、互动交流以及穿插文艺表演等形式,将道德模范们感人至深的故事娓娓道来,台下掌声阵阵,来自社会各界的观众代表听到感动处湿了眼眶。

把根扎在脱贫的最前线。“跑山”干部陈闵健克服高原缺氧、山路崎岖等恶劣条件,用一个月时间走遍了全县17个乡镇在一条条山道上留下了足迹,用生命为群众蹚出摆脱贫困之路;中南大的扶贫支教队伍十年来一次次跨越2000多公里路程,倾尽所能,把资源和智慧带去云南这片美丽的土地;“噶雷孙”孙健书记任驻村书记4年多、争取到帮扶资金6000多万元,带领村子走上产业发展之路。

幸运之何谓?得逢好老师。“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我无怨无悔” “面对一个人的孔子学院,我守住的不仅仅是孔子学院,更是中国的心血、中南大的心血,是中国精神、中国魂!”“愿我的人生因为幼教而精彩”……教书育人组的获奖者、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姚桂荣、美国纽约石溪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的谢群、幼儿园园长刘红梅的话语感动着现场的每一位观众,他们虽然面对着不同的教育对象,但始终都坚守着立德树人的初心。

守望相助,反哺情深。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母校成为广西校友们最深的牵挂。在广西校友会的组织下,在桂校友捐款捐物累计70余万元,购置紧缺物资60余吨,克服重重困难,及时将温暖传递到母校师生手中。夏凯作为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排除万难,主动赴抗疫一线组织开展募捐、资助奖励、健康科普等工作,累计组织捐赠防护物资超2亿元,覆盖全国10多个省份,在社会最前线为抗击疫情作出了突出贡献。

嘉宾为战“疫”组颁奖。徐志持摄

韶华不负爱,所益系人民。舞台上,苏正民将奖杯送给了自己的母亲,左手紧握着妹妹的手,眼含热泪地说,“在母校,与母亲和妹妹共同登台领奖,这是我人生中值得纪念的时刻。我很感动,感谢母校对我的认可与信任。我会永远牢记母校对我的教育,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他是受益于党的民族政策从大凉山走出来的彝族小伙子,为了回报党和国家,在志愿服务的路上一往无前:发起凉山阿依助学计划,献血32次,成为骨髓和器官捐献志愿者……用行动走出了一条爱党报国之路。“哥哥是我的榜样,在他的影响下,我也参与了无偿献血等志愿服务。今后我也要像他一样回到大凉山,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贡献。”妹妹苏加加为苏正民颁奖时说。

苏正民一家人上台领奖。夏静摄

与苏正民同样获得“志愿服务类”奖项的还有该校法学院的辅导员钟开炜。“开炜一直在深度参与支教扶贫,积极开展抗疫服务,并且影响带动了一批青年人投身志愿服务。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当代青年的担当与力量,看到了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新中国最美奋斗者”、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因疫情无法到现场,为钟开炜录制了一段颁奖视频。

以善为成就,求真谓有情。“提名奖”的获奖者们在抗“疫”一线、科研报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教育教学、志愿服务等领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地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来自北马其顿的方唯是外国语学院“同心战疫,语联世界”服务队的一员,在武汉生活了15年的她早将武汉视为第二故乡,她将为搭起国际交往、法律知识构建、民间交流的桥梁而努力,让世界听到更多中国声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栾永玉表示,“中南大是一所具有鲜明红色基因、深厚人文底蕴的高校,‘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是我们校歌中的歌词,更是我们每一位中南大人的坚守。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公道美品德行奖’,讲述师生校友心系家国、服务人民的感人事迹,是传承中南大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在全校形成对标身边榜样、彰显德行力量的良好氛围,将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该校法学院2021级诉讼法专业学生李双庆说:“我被这些获奖者的事迹深深打动,他们虽然处于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处境,但都散发着相同的人格魅力和光芒,特别是支教扶贫群体的事迹,也勾起了我在甘肃酒泉支教期间的点点滴滴,虽然艰苦但特别幸福。”(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夏静 通讯员 吴卉仙 卓张鹏)


原文链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a36a145abcf740be8a6279f01a9e0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