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胡瑢 学生记者 朱薇清 牛一安)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如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如何把个人小我的发展融入祖国大我的建设?如何将心中远大理想化作脚下真真切切的力量?3月24日下午,3位援助西部的中南大学子知行合一、现身说法,以自己在西部工作学习的点点滴滴做生动“案例”,带领青马班学子集中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大学生们殷殷嘱托,深刻认知“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
法学院经济法2021级研究生陈佳华领学了“习近平同志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这一内容。她从“下乡下基层”“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和“扶贫工作要因地制宜”三个方面论述了青年要踏实苦干、实事求是。“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她以亲身经历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志愿地点重庆的人文地理文化,号召大学生们要实事求是,在每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最后,她总结了自己的三个收获:坚持遵纪守法、主动给周围人带去温暖;调整心态、忌骄忌躁;主动学习请教。“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是她的信条,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不怕吃苦是她对所有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强烈呼吁。
接着,法律硕士教育中心2018级研究生柳海州带领学员们学习第十四节“在社会广阔大地上大显身手”,结合自己到边远地区解放军部队援助的经历,他生动诠释了大学生“意志要高,行动要低”的准则。“战士的生活就是这样,有苦有乐有声有色”,歌词拉远了时间镜头,让大家感受到了战士生活的艰苦以及沙漠英雄树胡杨所代表的英勇顽强精神。在分享中,他提到自己学到的三个原则“服从,团结,标准”,他呼吁新时代青年要勇于扎根边疆,以一个年轻的心态投入实践,去真正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生活情况与环境。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2019级研究生孙述言最后进行分享,孙述言从第十六节“习近平主席勉励我们:立志扎根西藏”开始,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西藏援助工作时遇到的缺氧、条件简陋、语言不通等困难,又向同学们展示了藏族人民特有的风俗人情。还向学员们展示了我国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坚定信念。最后,他号召大学生们扎根西藏,在青春年华里为社会做贡献,为国家做实事,深入贯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宝贵精神。
在本次创新形式的青马班教学活动中,学员们在三位领读人的带领下走进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的书中世界,体悟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学生青年成长发展的句句箴言。校团委将用好《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这本新时代青年工作的鲜活教材,动真情、解真题、传真经,找准青年成长的基点,把握青年成长的焦点,破解青年成长的难点,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激励中南大青年积极投身新时代建设,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审核人:李司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