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陆薇)近日,刑事司法学院辅导员们组织各年级学生开展户外素质拓展活动,引导同学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宿舍关系、朋辈关系、家庭关系、学校关系等。
“车轮滚滚” 考验团队
5月3日下午,刑事司法学院2017级司法专业的学生们在辅导员陆薇老师的组织下在首义校区大运场内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户外素质拓展活动“车轮滚滚”。两个班级的同学们自由组队,每队9人(3男6女)。利用拿到的报纸和胶带制成一个“车轮”,6名同学站在车轮中推动车轮前进,3名同学进行辅助引导,用时最短的队伍获得成功。
活动开始后,各组立即展开讨论,如何才能制作出合适结实的“车轮”,最终有的队伍制作的车轮又窄又长,6个人排成一列行进,而有的却很宽大,采用6个人站成2列3排的形式行进。第一支队伍用时不到十分钟就完成制作,而其他队伍也纷纷加快速度,进入跑道开始前进。同学们有人在“车轮”中协调前进,有人负责在“车轮”外引导方向。更有队伍的车轮由于制作不良,中途断裂,只好不断地拿着胶带进行修补。最终由依力牙斯江同学带领的“闪电队”以17分钟的成绩取得的第一名。活动结束后,大家自觉收拾垃圾,并将废报纸带回送给楼管阿姨做废品回收利用。
同学们表示,虽然从踏进大学校园就接受过团队合作、人际沟通等方面的教育,但是这次的活动第一次让大家清晰直观地感受到了这些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去做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冠军“闪电队”有成员指出队长的分工决策以及队员的全力配合是决定一个团队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每个人都遵从规则、全情投入才是我们队伍获胜的原因。
驿站传书 体悟沟通
4月16日晚,在刑司首义办公室内,17级辅导员郭青川老师组织学生们开展了一次体验式学习引导——“驿站传书”活动。
活动要求参与成员坐成一列,依次传递信息,首尾成员得到信息一致则获胜。但传递过程中成员之间不可交谈,只能用手在前人后背传递信息,且信息中可能包含数字、字母或文字,每一轮游戏结束后小组有五分钟的交流讨论时间。
“三、二、一,游戏开始!”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开始了第一轮挑战,由于信息是数字和字母的混合,在传递过程中成员多次将其弄混,挑战以失败告终。第二轮挑战亦是如此,这时,学生们意识到问题所在,开始沟通制定规则,例如英文字母一律采用大写等。随后,学生们再次充满信心进行挑战,不过仍失败收场。但每次失败后大家都能反思过程、总结问题并予以修正,最终在第五轮挑战中终于成功。
在最后的总结中,大家都积极发表了自己的切身体会。翰翰提出:“我们是一个团队,少了任何一个人都不行,每一个人都是整个活动中核心的一环,任何一环出了问题,都完成不了挑战。就像机器里面的零部件一般,少了一个零部件,机器的运行都存在风险。”毅毅认为:“团队内部需要加强沟通,只有做到互通有无,才能让大家彼此信任和信息传递畅通。”支支觉得:“不要轻言放弃,坚持到底。要加强确认环节意识,最后一环也是最终报成绩的一环,多确认一遍没有坏处,这是一种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个都不能少”,促进友谊
4月17日,南湖校区南湖畔草地上,在卓张鹏老师的带领下,刑事司法学院2016级的学生开展了一次户外心理素质拓展活动--“一个都不能少”接力传送赛。
活动要求同学们全员参与,用手中的接力筒,将乒乓球接力传送至终点,期间不可掉落,否则重新来过。简单的试练后,比赛正式开始。“杜康”队仅用二十秒一气呵成,而第三名的队伍虽出现失误,却始终没有放弃,终于在第四轮平稳完成了任务。
活动后在卓老师的引导下,三个小组对本次竞赛情况进行反思。“杜康”队队长说他们组之所以以最快速度完成任务是在于团队成员的密切配合和竞赛策略得当;“健康佩奇”队队长说,他们失败数次主要是由于对游戏规则不熟悉但未及时提问,错失了机会,但小组成员不气馁,最终顺利完成任务。卓老师对本次素质拓展活动情况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游戏进行的过程,全员参与、环环相扣,“一个都不能少”,正如大家的学习生活,需要互帮互助、共同促进;班级建设,需要班级成员全员参与、勠力力同心;学生组织工作,更是需要考虑到每位同学的情况、争取同学们支持。
据介绍,体验式户外素质拓展活动是指教育者利用自然环境或人造环境,有目的地让学习者亲身参与各种“挑战”,与“冒险”活动,并通过直接体验与引导反思,使个人与团队发生正向改变的教育方式。体验式户外拓展活动最大特点就是重视学习者的自主体验与感悟,能够将有意义的活动体验转化为有价值的教育经验。它通过让学习者面对看似困难重重甚至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个人与团队学习克服原先对自我能力认知的预设,突破习惯的思维模式,并通过与真实活动进行联结,启发学习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