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学术科研中心举办“大创”·保研经验交流会

时间:03-28来源:工商管理学院


新闻网讯(学生记者 高心仪 刘琪 学生通讯员 邓娟娟)324日,“研阵以待——保研·大创经验分享会”在首义校区文泽303教室顺利举行。交流会由工商管理学院学生学术科研中心主办,两位来自工商管理学院的师兄师姐,分享了其成功经验和学习方法,并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指点迷津。


保研成功,圆梦北大


硬性条件必须达标,在此基础上要努力获得本届保研资格,以及目标院校的认可,这是政策性要求。”来自工商管理学院国际经贸专业、目前已保研至北京大学互联网营销专业的朱亚卓同学说到。

在保研经验交流会上,朱亚卓不仅仅局限于成功保研经验的分享,更站在一位大四师兄的角度上,详细阐述了自己对于大学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在他看来,大学的意义在于“开拓思想和眼界”,提升自我竞争软实力。他鼓励大一的同学积极参加学术科研活动,充分利用大学这一开放自由的平台,“多做有意义的事,朝着长远的发展方向勇敢尝试。”

当谈到保研的具体要求时,朱亚卓根据自己成功的学习经验,讲到:“大一到大三的三年间,首先要保证优秀的综合成绩,尤其是专业主干课和数学英语的学习,重视积累丰富的比赛经验和科研经历,还要积极锻炼综合素质,争取到尽可能多的内推加分项。”


步步为营,出彩“大创”

为了解答同学们对“大创”这一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疑惑,帮助同学们了解选题开题的程序,主办方请来了物流管理1201班的杨露。

杨露指出,首先,在组队队员的选择上,项目组队成员最好可以跨专业甚至跨学院,保证学科交叉,这样更容易集中各领域的智慧,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而且,在讨论项目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潜能,积极沟通,密切合作,不要过度依赖于指导老师。其次,在指导老师的选择上,若团队已确定选题,则最好选择与该课题领域相关专业的指导老师,若尚未确定选题,则只需选择有经验的老师即可。最后,在选题的选择上,选题最好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新颖性,以此来保证课题的探究价值和实际意义,不要做浅显易得的课题,这样就失去了调研、分析、探究的必要了。为此,活动前期应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多关注国家政策、时事新闻和各学科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杨露师姐还提到,选题内容最好与本专业相关或者是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这样才更容易在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


 “研”阵以待,走近心声

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大多数人对自己未来的方向都有些迷茫,不知道毕业后哪一条路才最适合自己。这一次来到经验分享会也是希望能在听完师兄师姐的经验分享后对自己有更明确的认知。电商的李颖同学说道:“之前有想过考研,但是后来听说考研比保研还难,就又特地去了解了保研的条件。但是我觉得自己成绩太差,所以有点迷茫。虽然我在学习上不是很擅长,但是现在我知道了提升自己的途径还有很多。希望自己以后能多参加实践活动,多去尝试一些比赛,让自己变得更有气场,眼界也更宽广一些。”同时记者也了解到,有很多同学已经准备组队参与大创。虽然有些同学可能对大创了解得还不多,但已经开始去咨询师兄师姐或者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师兄说的很对,要勇于尝试,我也希望能在接下来的实践中让这次的收获得到运用。大学四年很快,我一定要过得充实,希望在未来一步步明晰自己的道路,然后为之努力,同时也期待一个圆满的结果。”

据杨露介绍,大量的比赛和繁重的学业曾使她的时间变得十分紧迫,这些经常迫使她不得不去熬夜来完成。当问到怎么权衡时间安排的时候,杨露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去浪费无谓的时间。”同时,杨露认为大学中应怀有自信和坚持这两大品质,怀此二者,万事无难。

朱亚卓大一时的经历则和很多人的现状相似,曾迷茫也曾幻想。创业、读研、出国都有过想法。他鼓励同学们趁大一学习压力相对较轻,多去尝试课外的东西,多去经历多去感悟,可以参加社团、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可以参加一些商业比赛、甚至还可以选择出去旅行看看世界等方式丰富自己。谈到自己在保研方面的经验教训时,他提醒大家不要把比赛都拖到大三去做,大一的时候要敢于尝试,不要畏首畏尾,也不要轻易的自我否定,要勇敢的把握机会,“懒惰是生活的杀手,尤其是懒惰和恐惧同时阻碍的时候,这种阻力可以打消人的任何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