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徐啸寒 乐毅 张颖 李晓琴 周治涛 通讯员陈博 陶建康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甫一公布,就成为我省各界人士关注重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成为热议焦点,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等话题也引人思考。本报特约部分专家学者就公报内容进行解读,大家一致表示,全面深化改革大幕已经拉开,中国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深刻回答了最紧迫重大的问题 【公报摘要】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专家解读】 著名哲学家、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陶德麟表示,这次会议在关键时刻抓住了当前我国最大实际,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深刻地回答了一系列最紧迫最重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启了新的征程。这次会议的成果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伟大成就的新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法治政府是服务型政府的保证 【公报摘要】 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专家解读】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陈世香教授表示,公报将法治政府建设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并提,且将法治政府建设放在前面,既明确今后行政体制改革的两大基本目标,也强调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 近当代发展历史表明,法治政府是服务型政府实现的前提与保证,没有法治保障的政府很难真正建立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则是在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基础之上的更高要求,是高层次行政体制改革目标定位。 打破行政垄断消除思想障碍 【公报摘要】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专家解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乔新生教授认为,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此次会议的重要成果。 乔新生表示,公报既延续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方针政策,同时又深化了市场经济的深刻内涵。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市场经济从来都不会一蹴而就。发展市场经济首先要打破行政许可垄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消除思想观念上的障碍,同时又要尽快完善现行的法律制度,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重要举措 【公报摘要】 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专家解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宋清华教授认为,市场应该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金融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核心作用。为此需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而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举措。 利率市场化就是要让市场来决定利率。如果利率由市场资金供求来决定,利率就会引导资金由配置效率低的单位或地区流向配置效率高的单位或地区,进而优化资源配置。 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呼之欲出 【公报摘要】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专家解读】 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郑春白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把生态文明摆在重要位置,是与时俱进的体现,具有深远意义。 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公报中两次用到“加快”一词,这反映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与之对应的顶层设计也呼之欲出。以前提到过环保企业、绿色经济,现在提升到生态文明的高度,是从整体着眼、大局出发,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倒逼国内垄断企业进行改革 【公报摘要】 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专家解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提法,已经显示出改革开放的升级。”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刘海云教授指出,放宽投资准入意味着引进的外资将使国内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倒逼国内垄断企业进行体制改革。 刘海云认为,湖北外经贸发展仍有很大空间,最首要的是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值得注意的是,公报中明确提出“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武汉作为中部最具有国际大都市气质的城市,提出申请内陆自贸区,争取成为中部地区第一个自贸区,这将在新一轮改革中让武汉乃至湖北迸发出更大的活力。 混合所有制可发挥更大效应 【公报摘要】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专家解读】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副理事长、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谭力文认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可借助市场化力量,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优势结合起来,将会发挥更大的市场效应。” 城乡一体化是现代化稳定根基 【公报摘要】 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专家解读】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表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目标,切实让农民享受改革和现代化成果,是保证中国现代化稳定的根基。让9亿农民真正变成城市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会经历各种困难。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维护和保障他们的财产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