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报告》出炉 理财产品风险监管刻不容缓
http://money.sohu.com/20131111/n389893646.shtml
金报讯(记者刘辉 通讯员李沛)金融监管问题有哪些解决之道、通货膨胀下货币结构与房价的关系如何……昨日,《2013年中国金融发展报告》(以下简称“金融报告”)成果发布会暨第六届中国金融与投资论坛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宋清华介绍,“金融报告”属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今年是第二年发表研究成果。该报告由中南财大党委书记、经济学博导张中华教授领衔主编。
该报告就2012年我国加速推进金融结构转型以来,对金融宏观调控、金融市场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刻地阐述。同时从多角度对货币政策变革与金融经济进行专题研究。
报告中指出,2012年我国金融宏观调控基本实现预期目标,但结构调整任重道远。社会融资总量中贷款占比大幅下降,影子银行规模大增。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有限,房价仍缓慢上行。货币政策受海外量化宽松政策影响较大。跨境资金双向流动加剧全球经济不确定性。
为解决这些问题,“金融报告”研究团队提出加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监管、改革存贷比监管标准、加大退市制度执行力度、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管等建议。
“金融包容”大势所趋
“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金融包容",放宽准入门槛,建设健康的金融体系。”谈及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焦瑾璞的回答非常明确。
他表示,目前我国的金融资产呈“倒三角”形,金融结构有些不合理。“绝大多数的金融资产和资源都集中在少数大行手中,如何能够为小微企业服务?”焦瑾璞认为,“金融包容”的重要内容就是放宽准入门槛,支持小微金融机构的发展,由过去的少数大行向下延伸。“这样一来,"倒三角"的资产结构就能得到扭转,服务更多的人和企业。这种健康的金融体系是我们未来发展的目标。”
(见习记者赵兰婷)
地方债规模较去年增加
“今年地方债的规模较之去年,只会多不会少。而导致地方债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方金融的缺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尚希说。
他还说,“如今经济增长模式由工业化拉动向城镇化拉动转变,城镇化不可缺少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
刘尚希解释,政府只好将国有资产和资源变成投融资资产来筹集资金,为基础设施建设输血。“地方金融和地方财政同等重要。”刘尚希说,“正因为地方金融的缺失,才会导致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品的提供,不得不依靠市场化,投融资平台才会出现乱象,地方债规模增加。”
(见习记者赵兰婷)
互联网金融促进市场化
对于目前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何德旭表示了极大的肯定。“互联网金融并不会改变金融内在的基础,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推进中国金融市场化的进程。建议金融监管机构要积极地支持和鼓励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优势,除了常说的全方位、快速便捷等,最重要的还是技术创新和对大数据的挖掘。”何德旭进一步解释,互联网金融是技术与金融业的有机结合,这种结合能够便捷高效地满足各类人群的金融需求,如阿里巴巴突破商业银行信贷技术的阿里小贷。
(见习记者赵兰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