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陈思) 11月3日晚7:20,我校法学院第十届新生杯辩论赛总决赛在首义校区文汇楼正式拉开帷幕。经过激烈较量,最终反方获得冠军,反方四辩胡松当选为最佳辩手。法学院党委副书记蔡明辉老师、校团委副书记李司铎老师莅临本次比赛。
经过层层选拔,最终闯入决赛的八位辩手围绕“高考降低英语权重利弊孰大”这一热点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立论环节,正方以高考降低英语权重为基本观点,先发制人,提出:降低英语权重有利于提高我们母语的地位,并且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反方一辩则指出:降低英语权会拉大城乡英语教育的差距,使国人原本就低的英语水平进一步降低,而且违背了社会发展对文化兼容并包的要求。
驳论环节,反方二辩列举了台湾、香港重视英语教学的例子,驳斥了正方学习英语会影响汉语学习的观点,表示降低英语权重只是在形式上促进城乡教育公平。明确正方降低英语权重有利于还原英语工具性学科地位这一观点自相矛盾。
盘问环节,双方问题设置各具针对性。正方一辩抛出“英语应和汉语一样重要,甚至超越汉语吗”、“高中教育是精英教育还是基础教育”、“会因为英语分数降低就放松对英语的学习吗”等连环问题。反方队员灵活绕开问题陷阱一一作答,并在盘问正方时以“是否降低英语权重会影响学生对英语时间精力投入”这一问题扰乱对方,使对方二、四辩给出不同回答。盘问小结中反方三辩根据在54个非英语国家的调查,引出韩国英语教学现状,坚持高中生必须打好英语基础。
在最扣人心弦的辩论环节,双方据理力争,层层递进,就“降低英语权重是否利于学生发展,社会进步”等观点进行激烈博弈。在正方提出学生自己母语还没有学好,却把大量时间精力花费在英语上,造成了语文学习的进一步弱化的观点后,反方四辩胡松反诘:一件事情没有做好就归咎于另一件事,这就好像“男生找不到女朋友不是因为他没魅力,而归咎于他和室友待的时间太长”一样荒谬,引来全场喝彩。面对正方的反击,反方队员引用一系列的调查和实例进行了有力反击。
结辩环节,双方层次鲜明,思路清晰地分析了整场比赛的博弈点。反方四辩直陈,这一改革以分数为切入点没有摆脱比赛传统改革思路,他又进一步提出城乡教育不公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解决这一问题要靠国家加大对乡村投入,而不该以牺牲英语为代价等有说服力的观点,高屋建瓴的陈词令台下观众折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