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实践达人学做实践活动

时间:05-20来源:校报学通社

    新闻网讯(学生记者 刘雅文 陈彦廷 学生通讯员 马涛)5月17日晚,由校团委主办的暑期社会实践经验交流会吸引了众多学生到文潭楼邓析堂取经。活动邀请了11级硕士李立和三位10级本科“实践达人”邓志聪、陈利伟、吴新宇进行经验交流,帮助同学们走出“实践无门”的困境。

 

李立:如何进行项目选题?

 

    民商法研究生李立首先对校内不同实践项目和其特点进行阐述。针对不同的项目,要发现其不同的强化角度,如“博文杯”强调实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则鼓励大学生下乡,关注“三农”问题。

 

    实践活动选题有哪些技巧呢?李立以64条获奖实践报告选题为例解释:选题的角度小、多用双标题是很多优秀报告的特点;选题也应加强时代政策性、实证性,可多征询指导老师意见。通过咨询审查立项的老师,她得到了评价报告的“六维指标”——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最后在项目申请书的介绍中,她认为申请书字数占十几页到二十几页纸为宜,并提醒同学们一定别忘记在附录里附上问卷——评判实践报告的重要依据。

 

邓志聪:细化调研过程

 

    哲学院国际政治1001班的邓志聪将调研过程细化为制定调研计划、调查问卷和深入访谈三个部分。“凡事你都要有计划来做,不然你无从入手。”他也指出问卷设计需明确对象,有针对性且不能太长;访谈分为前期准备、访谈过程、后期整理、调研日志四方面,要注意访谈前除了在学校相关机构开具证明之外,还应提前预约避免白走一趟。此外,从制定调研计划开始,“头脑风暴法”应始终贯穿于其中,即多交流合作,开拓思路。实践过程中可多利用已有人脉关系,例如组员家乡在不同地域、跟不同行业的人有接触就可以有效利用起来。他还特别提到,实践活动应严格按照计划进行,避免推诿拖延。

 

陈利伟:教你撰写实践报告

    财税学院注税1002班陈利伟以分享自己的经验为乐趣,讲了自己实践的经历——在未开证明的情况下获得访谈机会、巧妙与访谈人合照等,惹得现场大笑。他的实践经历告诉听众,实践是个有趣的过程,实践中可以灵活应变享受整个过程。

 

    从数据整理和文献搜集入手,他向在场同学推荐了SPSS、EVIEWS等多款数据处理软件以及关注法规新闻和学术著作、期刊的信息搜集途径,其中参看的文献以外文为优选,再将学术信息按形式或主题分类,形式应多样化,再按时间排序,优先运用最新信息。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文献信息搜索应把握的“五支点”模型——关键词、来源途径、时间点、合法性、信息类型。“创新性写论文的习惯最好从大一开始培养。”

 

    陈利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多篇文章,他介绍,因打算将读研之路“一条路黑到底”,所以精力更多地放在学术实践上。

 

吴新宇:分享创业心得

 

    “一个idea,创意是根本;两三个伙伴,团队很重要;七八个渠道,营销需技巧;十二分热情,实干是王道。”“创业达人”,来自金融学院保险1001班的吴新宇以实际经历为佐证,将自己的创业之道归于一首自创小诗。他是“财大票务”的创始人,也担任校园多个代理工作,对于许多听众他已不陌生,可吴新宇却认为自己目前算不上真正的创业,只是在为创业铺垫,多做了几次实践。

 

    他介绍:创业应突破选项、创新、资金、经验、心态五大观。作为学生,他首次尝试的许多工作都是零成本的,例如“财大票务”就是先预定票后取票,中间过程不需成本垫付。而经验的积累也至关重要,“纸上谈兵终觉浅”,他认为自己今年售卖“财大毕业季戒指”虽然准备不足,但实战中也为明年积累了经验。他也客观地表示:“创业有一定风险,最好设计多个创业项目”。

 

    在自由提问环节,吴新宇回应了自己对本校“创业低端”这一观点的看法。他认为,理工科的学生确实具有开发高科技产品的天赋,但中南大学生在市场推广方面的能力是领先于他们的,双方合作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