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营销——“馅饼or陷阱”

时间:04-27来源:文澜新闻网

    新闻网讯(记者 曾敏讷) 4月27日晚7点半,由我校工商管理学院主办的工商论坛在文澜210展开。此次论坛的主讲人为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费显章。

 

    费老师首先给出了营销的定义,营销是为恰当的顾客提供恰当的价值,从而实现交换的过程。定义中关键词分别为“恰当的顾客”及“恰当的价值”。顾客分为顾客主体及参考群体,在考虑专业顾客上不要忽略相关群体,他们的言语将直接影响顾客的内心想法。价值包括收益、成本两方面,顾客所关心的价值才是关键价值,而不同的顾客所需价值不同。

 

    在讲解之后进入到提问环节。关于期望问题,费老师认为营销期望面临2个选择:期望太高引起失望,成本问题造成浪费。解决方法则是不使用夸张的方式宣传,也不过分贬低效果,实事求是则是最好的表现。在顾客识破营销手段时,此营销手段仍然有效是由于心理学的规律,这是一种认知失调理论,老师针对“苹果”产品提出,顾客在花大量时间精力后,认为付出的努力已无法改变于是改变想法认为购买的产品十分有用。

 

    在参加营销大赛中,老师指出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方法就是加长演讲人的眼睛所花在与观众进行眼神交流的时间。“一名从事营销的人所需要的特质是知识面有广度,举止有风度,思想有深度,语言多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