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北日报 网址:
湖北日报讯 图为:易庭源教授代表著作。
记者韩晓玲 通讯员周苏展
人物名片:易庭源,1919年10月生,2011年8月去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我国著名会计学家。长期从事成本领域的教学与科研,曾任中国成本研究会顾问、湖北省成本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市会计学会及湖北省建设会计学会顾问等职。 8月19日晚,92岁的易庭源教授悄然辞世。 在那张用旧课桌拼成的书桌上,摊放着修订接近尾声的《资金运动会计原理》第四稿,易老常用的一柄放大镜静静地与之为伴。也许只有它们才记得,在这张简易的书桌旁,老先生是如何日复一日地查阅资料、学习思考,并与时俱进地更新着专著的内容。 住在对面楼里的几名博士生,每天都能看到这位老人伏案工作,曾因感到好奇而前来探访。得知此人就是著名会计学家易庭源教授时,无不敬佩。 1940年,易庭源考取了厦门大学中文系,却因时局动荡,求学之旅未能成行,只能留在湖南读了会计专业。没想到,历史的阴差阳错竟成就了一位会计大家。 60多年来,易庭源教授对记账方法、记账原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财务指标、账表制度等方面大大小小的问题都进行过较系统的探讨,共出版专著、主编教材10部,发表论文160多篇,15项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 易庭源教授全面革新会计学,在国内外会计界享有盛誉。他革新借贷复式记账原理,创立“新动态论”和“资金运动论”;革新成本计算原理,树立成本项目“经济用途观”,以便按用途进行控制。他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跟踪调查研究,积累20余年时间,创立了“利润分块责任制”理论。直到2006年3月,他还在报纸上撰文,阐述“利润分块责任制”的简易法,对解决理论界和实务界长期关注的问题“国有企业经营者如何进行量化考核”提出参考意见。 易老出过三本书,用的是同一个书名——《资金运动会计理论》。他说,书的内容要跟着市场和时代变化,不断创新。 1986年,倾注了易庭源多年心血的专著《资金运动会计原理》出版。记者在早已泛黄的序言中看到,该书出版时已是第109稿。 1990年,该书进行了第二次修订。2001年,第三次修订的《资金运动会计理论——新战略会计学》出版。90岁时,易老又着手对该书进行第四次修订。 在修订这本书的过程中,易老曾说道,《资金运动会计理论》实际上讲的就是“账房先生”。“账房先生”要像诸葛亮一样,辅佐老总们管理公司,从数据和成本出发,多提意见,出主意,这样“刘备们”才能成功。他对学生强调,会计工作要从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出发,做好各项工作,对祖国和人民负责。 易老在世时,记者曾问过他:缘何如此高龄仍坚持从事繁重的脑力工作?他朗声笑道:“在茫茫无涯学海中探求真理,其乐无穷,这也是我长寿的秘诀之一呀!” 易老曾饱含深情地说:“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如果有朝一日看到我们国家遥遥领先于世界,我就高兴了,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多年研究与教学生涯中,易庭源教授一直坚守着以科研促教学的中心思想。因此,他经常到全国各地和企业进行调研;每有新的科研成果,必会在第一时间写进自己的讲稿。 易庭源教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开拓性的教学方法,并把感情融入教学工作。只要身体许可,他都亲自带学生实习、调研,进行现场教学,颇受学生欢迎。这种教学方法得到了他的恩师、我国著名会计学家刘炳炎教授的高度评价。 易老始终认为,教学是一件相互切磋琢磨、共同进步的事情。他经常鼓励学生们,如果发现他的观点存在错误就要当面指出来,绝不能认为老师说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否则就培养不出真正的人才。 易庭源教授一生生活简朴,却非常关心教育,关爱学生。他记不清自己共带过多少学生,也记不清曾亲自带了多少个班级,可他的抽屉里还珍藏着一些学生的作业和成绩单。易老说,他保留着这些东西,就是希望看看当年的学生们现在做得怎么样。 在易庭源教授的小儿子易工城印象里,改革开放初期,自己每次放学回家,家里都站满了父亲的学生,向父亲求教专业上的一些问题,热闹得就像在开“派对”。 有人曾问易庭源对哪些学生的记忆尤其深刻,他风趣地答道:“我的学生都是好学生。”易工城在一旁听见后,忍不住莞尔一笑,既深感父亲这些年都不曾改变率真,也被他为人师表的一颗爱才之心感动。 易老曾言及一个心愿——在身后设立奖学金。2008年,在他九十大寿之际,长子易中天、李华夫妇征得父亲同意,将10万元寿金先期捐出,在学校设立了“易庭源奖学金”。当时,易老激动地说,这是自己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截至目前,奖学金已三次奖励品学兼优的研究生和本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