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为基 推动“三个融合” 为培养创新人才蓄力赋能
体育部主任 肖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深刻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新时代高校体育工作者,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创新“体育+”融合发展的实践模式,充分发挥体育健身、育德、益智、强心的独特功能,为党育“强”人、为国育“全”才,以创新人才培养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强国目标贡献体育力量。
一、推动“体育+思政”融合互促,彰显体育育人特色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体育作为“五育并举”中居于C位的一环,不仅要传授运动技能,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个性发展。推动体育与思政深融共促,将党史校史元素、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全过程,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因此,一要着力完善“体育+思政”特色课程体系,发挥《户外运动》《桨板》等榜样课程引领作用,逐步扩展课程资源,引进更具时尚性、潮流性、趣味性的体育项目,守好立德树人主阵地;二要持续创新校园体育竞赛形式,推动红色主题系列竞赛活动再升级,在“沉浸式”赛事体验中坚定师生同向同行,不负时代使命、勇担时代重任的信念;三要不断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弘扬教育家精神,让每位教师都能做到以德施教、以德育人,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推动“体育+科技”融合共进,强化创新引领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数字化赋能教学改革的质效。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可以构建覆盖全场景、全流程的数字体育育人新格局,为教学创新和学生日常锻炼提供有力支持。一方面,创新体育教学思路方式,利用网络小程序、智慧课堂、直播平台等搭建“教-学-练习-展示-反馈-总结”模型,拓展教学场景和时空范畴,充分保障学习有效性和连贯性。另一方面,提升运动监测、服务智能化水平,完善数字化体育评价体系,实现从数据采集分析到结果自动生成的一键化操作,精准掌握个体差异,创新学生参与课外锻炼、增强体质的举措。此外,要引导学生开展“体育+科技”研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强化体育在培养符合国家战略和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上的支撑作用。
三、推动“体育+文化”融合发力,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体育不仅是一种身体活动,更是文化养成的重要方式。因此,坚持“以体育人”,还要注重“以文化人”。二者融合发力,坚持将综合运动会与主题赛事相结合、专业竞技型赛事和群体娱乐性活动相结合、校内比赛和校外竞赛相结合,搭建多样化平台,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和兴趣参与体育活动,在运动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以体增智、以体强心。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智、美、劳”等元素设计融入体育活动中,增加游戏环节和集体协作项目,精心打造体育文化艺术节活动,营造文体一家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同时,将体育文化培育与我校红色基因大学特色融合,打造一体式中南大特色校园文化,深化体教融合,为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聚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