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学习阐释⑨】王雨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时间:09-20来源:新闻网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哲学院院长 王雨辰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如何理解“立德树人”和如何实现立德树人”,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对于如何理解“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从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高度展开了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到如何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涉及到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和优化,又涉及到如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也就是说,“立德树人”主要是指培养具有高度的专业素养和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对于如何实现“立德树人”,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予以理解。第一个是教育的本质的维度。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应当“使人成为人”,即培育使人与一般动物区别开来的德行、知识与创新能力。哲学家康德指出,人与一般动物的区别在于:动物依据其本能而生存,人则需要依靠劳动技能,通过利用和改造自然谋取生存与发展,因此,人是唯一需要受教育的存在物。在他的道德哲学中,他又提出了“人是目的”的命题,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把人作为手段,而只能把人作为目的。这实际上要求教育不仅要赋予人生存的基本技能与创新能力,而且教育也应当赋予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德性,从而使人与动物从根本上区分开来;第二个是教育承担的一个国家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维度。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阿尔都塞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输灌论”、“领导权理论”,提出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阿尔都塞认为,一个国家要生存和发展,不仅要求实现物质生产资料的再生产,还必须实现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并把理论重点放在分析当代资产阶级国家是如何通过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实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其核心是强调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教育机构一方面培育人们资本主义生产所必备的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也培育资产阶级的所需要的伦理道德观念,赋予不同的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不同角色,实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维系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统治。教育的这一维度决定我国的教育在培养青年学生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学术的头脑,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第三个是从对各级教师要求的维度,所谓“立德树人”就是要求各级教师不仅应当具备各种厚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应当具备良好的师德,形成推进各级教育发展的良好师风。对于一所大学而言,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前提;而具备良好的“师德”,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内在要求,这里所讲的“师德”,既包括人与人交往,特别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的“私德”,又包括为国家、为民族振兴的责任心、使命感的“公德”。这实际上要求我们在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中,既要坚持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又要求强化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水平的提升。只有从上述三个维度整体推进,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