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五亲模式”,上好实践育人“大思政课”
校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
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周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政工作者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引了方向。我们要通过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体验感悟融为一体,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思政课实践育人的功能作用,持续做好“亲身经历、亲自感悟、亲手提炼、亲切讲授、亲力奉献”的思政课建设“五亲模式”案例库建设。
第一,坚持问题导向,因事而化,把准思想脉搏。“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五亲模式”深刻把握“课堂知识”与“实践载体”间的关系,坚持科学理论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不仅用好书本教材,更用足发展实践大教材,通过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和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时总结凝练思政课的鲜活素材,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时代大势,在“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中明确自身承担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研析机理、探究规律,回应和解答学生思想困惑,让思政课堂呈现出“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更是能够直抵人心、激活希望、培根铸魂、点燃激情的鲜活思想”。
第二,坚持目标导向,因时而进,紧跟时代发展。“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从伟大抗疫斗争、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大事件,到美丽中国、法治中国、健康中国、富强中国、创新中国等大主题,这些都是发生在青年大学生眼前和身边的事,“五亲模式”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伟力紧密结合,将抽象的理论、精神的符号转化为事实的案例、鲜活的场景,主动站稳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新阵地”、丰富高校思政课讲授“新话语”,让思政教育从“指尖”走向“心间”,从“校园”走向“田野”,从“书本”走向“社会”,从“受动”走向“主动”,于新时代的伟大场景中与青年学生同频共振。
第三,坚持价值导向,因势而新,遵循育人规律。思政课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学思践悟、内化外行为价值导向,具体包括知、情、意、信、行五个方面,其中“行”是根本,是“知、情、意、信”得以凝练的根本途径和价值旨归,“知、情、意、信”贯穿于“行”的全过程,是“行”的基础和指引。“五亲模式”坚持学校课堂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将“学思”贯穿和服务于青年学生努力奋斗、追求梦想、立志报国的“践行”中,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实践,既立足于悠久的文明历史与壮阔的发展画卷,又立足于生动的社会实践和鲜活的时代人物,在实践过程中深化认知和感悟,最终在学思与践悟的有机统一中,不断增强对新时代、新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促进育人目标的内在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