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三中全会精神 理顺三个关系
财务部部长兼会计学院院长 张琦
万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已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专门的要求,并明确了具体的措施。针对上述内容,我从预算资源配置的角度,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是处理好财权与事权的关系。本次全会首次提出“要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这意味着中央将会从顶层设计方面加强战略规划和政策统筹协调,促进高质量发展。按照上述表述,从事权来看,各级政府需要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自上而下规划战略,并进行层层分解,逐级压实责任目标。从财权来看,各级财政部门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运用好预算管理手段,对中央的决策部署以及分解形成的本级任务与目标进行资源保障和财力支持。让事权成为财权的引导,树牢先有项目,后有预算的资源配置逻辑;让财权成为事权的保障,财政部门通过资源配置手段对各项事业发展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
二是处理好民生与发展的关系。本次全会既表明了中央对民生兜底性要求的重视,提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的要求,又进一步明确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因此,在“过紧日子”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如何运用有限的财力,兼顾好民生与发展两个方面,成为实现改革目标的关键。首先,要做到“小钱小气”。强化预算约束,严禁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坚决制止铺张浪费,推动精简不必要的节庆、论坛和展会等,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管理,严格执行会议差旅、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制度规定,及时收回使用结余闲置的资金,把更多的“真金白银”用于发展的紧要处、民生的急需上。其次,要做到“大钱大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既用好有限的增量资金,下更大力气盘活、调整存量,也将使用效果不好的资金腾出来用于保重点,强化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的双重保障。
三是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在实现改革总体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从两个维度看待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一方面,明确投入是实现产出的前提和条件。各级政府需要根据战略规划与总体布局,加大在关键领域的财政投入。足额投入并确保投入落到实处,是实现既定产出目标的关键。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转变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意识。各级政府避免投入中的浪费,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与效果,提高产出的数量与质量。此外,各级财政部门要抓紧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将本级部门整体绩效与部门预算安排挂钩,将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与转移支付分配挂钩。对绩效好的政策和项目予以优先保障,对绩效一般的政策和项目要督促改进,增强投入对产出的促进作用,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