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档案馆里,保存着这样一封毛主席的亲笔信(复印件):“人惕、人价二位同志:一九六二年七月十四日来信收到,惊悉有晋先师因病逝世,不胜哀悼。谨此致唁。毛泽东 一九六二年七月十九日。另奉薄仪一份,聊助营奠之资,又及。”
毛主席给张人价教授的回信,原件现存放在中央档案馆
信中提到的“人价同志”,就是我校知名教授、湖北省著名统战人士张人价教授。张人价教授出生于1910年,193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经济系,1937年赴美国留学,1939年在美国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53年由广西大学调入中南财经学院农业经济教研室,于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60年的从教生涯中,他治学严谨,著述颇丰;曾任武汉市第二届政协委员,湖北省第二、三、四届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武汉市委常委、省委委员等职。
一、与毛主席的两代情缘
1958年,毛泽东在接见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时曾提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有两位老师,一位叫张有晋,一位叫杨昌济。张有晋就是张人价教授的父亲。他曾两度当过毛泽东的老师,一次是1910年在东山学堂,他主张打破不收外县生的陈规,破格录取毛泽东,第二次是在湖南第一师范,与毛泽东再续师生缘。1918年毛泽东辞别恩师赴京筹备留法勤工俭学,从此中断联系。不过,当毛泽东的家人遇到困难时,张有晋也积极帮助,他利用个人关系在营救杨开慧和三个小孩之时起到重要作用。
张人价教授因父亲与毛主席结缘。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张有晋年事已高,来到张人价处赋闲。1952年,全国掀起土改运动,有人议论张有晋有些田产,应划为地主。这让张有晋的心情十分暗淡。张人价得知后,写信给毛主席告知父亲境况,主席收到信后心里很不好受,很快寄来200元钱,并邀请张有晋进京,此后张有晋在中央文史馆担任馆员,并与家人长期定居北京。
1953年,张人价教授调入中南财经学院。1956年,他代表湖北省出席九三学社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接见。当毛主席走到张人价身边,看到老师的儿子,用乡音问候张有晋老人的身体,并询问张人价的工作。
1962年,张有晋在北京病逝,毛主席正在武汉主持重要会议。张人价教授与兄长张人惕致信毛主席,报告父亲张有晋故去的讯息,于是就收到了开篇提到的毛主席回信及300元人民币。
虽然张有晋与张人价两代人都与毛主席结缘,但父子二人都非常低调,很少向后人及同事谈及自己与毛主席的关系,他们潜心学术,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不俗成绩。
二、学校农业经济系的“拓荒人”
张人价教授
张人价教授一生从事大学教学工作50余年。从1953年调入中南财经学院到1988年退休,他始终致力于中国农村改革和农经教育领域研究。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张人价与著名农业经济学家朱剑农首创农业经济学科,成立农业经济系,并担任首任系主任。当时,张人价教授认为自己的观念、知识需要更新,向毛主席表示希望去中国人民大学进修,不久教育部专门划拨一个名额,但是由于筹建农经系,无法抽身,进修名额让给别人。在此期间,张人价教授担任中南财经学院筹备委员会和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农业经济系主任、九三学社中南财经学院主委,著有《资产阶级自然主义经济学说的批判》(中南财经学院学报1955年第1期)等文章。
改革开放后,面对逐渐开放西方理论的禁区,张人价教授摸着石头过河,重新进入外国农业经济学、重农学派理论、地租理论等研究领域,他重视探寻理论渊源,重视理论与中国农村改革的实践相结合,携同农经系的同仁们展开社会调查,参加各级学术研讨会,开新课,活跃在农经学领域的前沿。
80年代初,他意识到我国土地政策将有重大变革,带领研究生涉足土地理论研究。在此期间,张人价教授著有《马夏尔地租和准地租理论的批判》《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83年农业出版社出版)、《资产阶级自然主义经济学说的批判》等。1985年湖北省首次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颁奖,他的专著《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荣获优秀成果二等奖。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漆琪生评价:“关于重农学派理论,过去评论较多,阐明较少,是一偏向。专著对此大有启发,补助过去不足,至为钦敬!对魁奈的《经济表》一章,尤感说理详尽,至表赞同”。
三、潜心育人的“大先生”
张人价教授执教长达半个世纪,桃李满园。据学生夏兴园回忆,张人价教授当时讲授《农业经济学》课程,他讲课时声调很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当时用的是苏联教材,但他联系中国实际,常常列举一些生动的中国例子,讲得生动活泼,颇受学生欢迎。当年,农经系的学生许多来自农村,家庭条件差,无论何时何地有困难,张人价教授都会力所能及,给予精神安慰或是慷慨解囊。20世纪50、60年代,虽然住房不宽敞,但张人价教授总会腾出一间房,作为会客厅用来接待学生。他对学生视如己出,有一位他很欣赏的学生,是我国第一届“土地经济”专业博士生,在深圳辞去公职,下海经商,担心张人价教授指责他的选择,特意解释,说自己是“儒商”而不是“奸商”。张人价教授的很多学生都非常珍视师生间的情感,一些学生从20世纪50年代毕业直到2005年张人价教授去世,每年都要给老师拜年。
张人价教授指导的部分研究生毕业论文
除了关爱学生,张人价教授也非常关心年轻教师的成长。20世纪6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学校青年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方面都有所缺乏。张人价教授带领农业经济研究室教师成立进修小组,从提升科研能力、授课水平、思想素质等方面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并撰写《我们是怎样培养青年助教掌握专业课程的》一文详细介绍如何培养青年教师。
《我们是怎样培养青年助教掌握专业课程的》
2005年,95岁高寿的张人价教授不慎患感冒,肺部感染,于8月去世。当天,他的学生连夜赶写挽联,悼词饱纳情感,用最精辟的语言概括了他的一生:一代宗师,传承祖业,学贯中西,经济文章,长与天地存。百年完人,勤栽桃李,道法古今,德行风范,永垂宇宙间。
参考文献:
[1]岁月如歌[M].诲生无倦培桃李 兰蕙寸蕊留余香—忆父亲张人价
[2]张文放.毛泽东和我的祖父[J].湖北文史,2015(01):110-119.
[3]符少华.毛泽东尊师的故事[J].兰台内外,2008(06):51-52.
整理人:杜玥
审核人:覃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