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如何上好一门研究生课程。结合公共管理专业,本次分享的小标题是公共管理课程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过程。公共管理专业授课与其他专业略有不同,所以今天把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分拆成两个关键词,第一是公共,第二是管理。
公共,隐含着的是价值取向。所有老师在上课时必须先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的价值取向包含两个部分,导师和学生。对于教师来说,公共指的是要具备公心。公心在新时代的意义就是“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对于学生来说,公共的价值取向表示要有公德,主要是指学生在校学习的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行为,都应该有公德。除了道德含义之外,学生还应考虑学习是为了什么,到底是为本人的职业生涯,还是为国家社会经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所以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公德。这就是对于公共的两层含义解读,总结就是教师具有公心,学生具有公德。
管理,我认为管理在授课过程中主要体现理论与实践,具体分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是教学内容。一是教学内容中的管理指的是公共管理而不是企业管理,我们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领域中更偏向于政府管理,或者说是公共部门的管理。了解中国现存的政府结构、政府治理手段以及治理过程,这是授课内容中需要侧重的部分。二是授课内容要体现当前的改革实践,不仅要给学生普及基本理论知识,如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公共管理的特有理论,还要讲述当前改革实践,如政治建设和制度建设取得的优异成绩。三是在教学内容中体现出理论和实践结合如何形成中国治理特有的制度优势,老师不仅需要传授一般理论知识和案例,更应该升华为制度优势,也就是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第二是教学手段,公共管理的教学手段除了一般性知识普及之外,我更看重两个手段。一是案例教学,纯粹的理论知识讲解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也不一定能够接受,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入大量的案例,而且最好是近三年发生的案例。学生会有亲切感,老师讲课也会有代入感。把实际的案例放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老师最后进行总结,这样就做到了把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二是情景模拟,因为公共管理研究生培养的是未来国家公共部门的高层次管理人员,他们在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情景模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情景模拟主要就是模拟如何当好一个市长、县长、镇长,把大量的实际困难放到学生眼前,锻炼他们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是教学过程。任何一门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知识普及或是理论讲解;二是上升到理论阶段,进行理论升华;三是反思,反思既包括学生的反思,也包括老师的反思,主要是指在知识的普及和理论升华的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和障碍,未来是否有改革的动力、方向和建议,这样就能把老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主讲人简介
杜兴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MPA教育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地方政府治理、公共政策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在《中国行政管理》、《财政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2011年荣获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个人称号,2013年荣获湖北省第十批优秀科技副县长,2015年获评“全国MPA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2010年和2018年分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教学奖”和“教学之星”,2020年获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二届“教书育人奖”。
审核人: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