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 李栋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地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百年历史进程,总结了我们党百年所取得的奋斗成就,深刻阐释了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自主发展的历史经验,指明了我们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总书记的“七一”讲话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华阐释,是一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纲领性文献,是向世界宣传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宣言。
“七一”讲话表明了中国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和科学性
讲话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人民开启了一条“寻路”之旅。在这条探寻之路上,我们经过了清末的改良与立宪,试过了民国的总统制、内阁制和议会制,但这些来自于西方的制度选择并没有使中国真正实现“立国”问题。一方面,近代以来一系列劫难让我们必须走出传统,另一方面,清末以来探寻之路失败现实,又让国人一次次失望。加上,西方文明在一战中的表现以及西方列强在巴黎和会中的作为,这使得原本国人对于西方文明和体制抱有的些许好感,一齐“幻灭”掉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它为中国提供了一条既能超越传统,又能克服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固有矛盾的新路。这条新路由于能够超越了长期困扰中国人心中的“中西古今之争”,因而具有必然性和科学性。
“七一”讲话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什么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仅仅解决“立国”问题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制度创新和发展,完成任务更为艰巨的“建国”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通过“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一成就,其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勇于自我革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得我们党始终能够结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新动向,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勇于自我革命”则是我们党始终能够保持先进性,不故步自封,保有朝气的“免疫系统”。
“立国”并不等于“建国”,“立国”只是解决了基本政权秩序创立和稳定问题,而“建国”则涉及更为复杂的群体利益平衡和发展问题。中国共产党关于“建国”问题的实践,不仅用事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而且用中国人自己的脚步向世界宣告了“历史并未终结”。
“七一”讲话阐释了“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一切胜利的力量源泉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或者“人民的历史传统”是我们党近代以来,实现现代化之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之特殊情况相结合的选择,是对中国传统价值和现代西方价值的一种超越,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现代国家是以强调公民个体的自由与权利基础的,而对广大人民的强调与珍视,恰是我们党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选择。由此,我们告别了传统王朝帝制,走向了现代民主国家。“以人民为中心”不仅使我们传承了传统,而且也让我们融入了现代。因此,我们党在传统和现代之间,选择了人民,坚持了“为人民服务”,并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了根本宗旨。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百年奋斗中取得伟大的历史成就,其胜利源泉就是它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在一起,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同时,“以人民为中心”也是中国人民能够选择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底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