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成果丰硕 亮点纷呈 第六届“一带一路”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闭幕

来源: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0-11-26 字体:

新闻网讯(通讯员 官文婧 方雅)第六届“一带一路”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于11月26日上午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落下帷幕。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闫平教授在主持闭幕式时表示:此次论坛紧扣主题,形成了一批政治上有高度、思想上有深度、知识上有广度、实践上有创新的市域社会治理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导引。

  (图为闭幕式现场)

 (图左为闫平教授主持闭幕式、图右为徐柏才教授宣读评选结果)

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柏才教授宣读本届论坛的论文评奖结果。出席论坛闭幕式的领导和嘉宾分别给获奖作者颁奖。

第六届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共收到论文80篇。经专家评审委员会组织初评、定评,最终确定40篇论文获奖。其中,《公共卫生事件“前预警期”的地方政府应对权配置》《湖北省宜都市“双基强化、三治融合”试点经验报告》2篇论文获一等奖,《地方人大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医疗机构的新突发传染病预警管理角色之改革》《市域治理背景下治安调解机制研究》《社会治理法治中的检察监督——以派驻公安检察室的功能定位及其优化为视角》4篇论文获二等奖,《邻避治理中城市空间利益调整的规范进路》《区块链技术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制度逻辑与创新路径》《线上公权力的扩张与线下行动者的回应》《从治理对象到治理效能:现代市域社会治理二元机制的型构》《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大调解”路径探析——以“1+N+X”多元纠纷化解模式为实践样本》《社会工作在突发事件中的服务效能及发展路径——以“助人自助”为视角》《清代的基层社会治理路径及其现代价值——以<徐公谳词>为核心的考察》7篇论文获三等奖,另有27篇论文获优秀论文奖。

(图从左至右依次为二等奖、一等奖、三等奖颁奖现场)

(图为徐汉明教授作论坛综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汉明教授作本届论坛综述。他说,本届论坛成果丰硕,亮点纷呈。与会的150多名专家学者与线上近5万名参与者互动研讨是本次论坛的亮点之一。与会专家发布的研究成果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法治理论,聚焦市域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主题,诠释回答和破解当代乡土中国向都市中国跨越转型的时代命题,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市域治理特点的理论范式与实践经验,为人类城市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习近平城市治理理论的时代价值在于继承与发展“马恩”经典作家关于城市治理理论,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理论,探索出了互联网时代城市治理道路、模式的“中国版”。

多位学者围绕市域社会治理的基本命题、核心范畴等基础理论,分别从市域社会治理的内涵、地位与作用、主体、路径、方式等角度阐述了最新研究结果。他们认为,基层是市域社会治理的重点与基础,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直接决定市域社会治理的成效。多个研究团队依据市域社会治理的工作布局,结合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与实践,从社会矛盾预防化解和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市域社会治理事务展开研究,既介绍了各地的先进做法与经验,也对市域社会治理实践进行了总结与提升,为进一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视野。有研究者以湖北省“双基强化、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地区宜都市的治理实践为例,介绍了宜都基层社会治理试点改革经验和成果,其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全民思想政治基础、强化现代化信息平台和治理队伍基础,持续推进“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序”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经验具有承东连西、传递辐射、可借鉴可复制的效应。南昌市西湖区积极推行“百姓点单”参与式预算管理模式的“幸福微实事”,实现“政府定实事政府做”向“百姓定实事政府做”的转变;突出群众主体作用,抓住“参与式”这个关键,让群众点题、群众决策、群众监督、群众验收、用群众视角解决群众难题,真正做到“我们社区我们做主”。所形成的“西湖模式”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社区治理改革实践,激发了社区自治的活力、融洽了居民邻里关系、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彰显了良性的治理效果,值得总结推广。

本届论坛的另一个亮点是域外专家们积极献智献策。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终身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蓝志勇,英国伦敦沃尔瑟姆自治市前市长尼尔夸特·阿里等域外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引发了与会专家们的兴趣。其中,“以精细化理念推动高质量城市治理”、“伦敦市市政机构及其治理职能”、“疫情及后疫情时期城市犯罪及其预防机制的走势”、“由腐败而引发的社会治理失败问题”等研究成果中,“城市发展已从硬件规划和建设发展转入追求高质量‘内涵’的城市治理新阶段”、“市域治理要注重为市民提供包括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环境服务等服务”、“环境因素和绿色空间能发挥预防犯罪的作用”、“通过执法、惩罚、教育,预防以及国际合作提升反腐抗腐能力”等观点与见解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自2015年创办以来,紧跟时代潮流和热点,从法治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网络社会治理法治化、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社会治理法治理论与实践、社会治理法学学科构建、到本届市域社会治理经验总结与理论提升的专题研讨,汇聚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深入研究、建言献策,为提升我国的法治建设水平和国家治理综合能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