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五中全会精神】罗晓静:中国故事 全球视野

时间:11-15来源: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全会高度评价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确,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攀升,中国在世界上也获得越来越大的话语权。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来之不易的话语机会,则要求我们在适当时刻敢于讲述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首先,讲好中国故事要有全球视野。世界范围内汉语圈的崛起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和优势。放眼世界上的整个汉语人口,其数量之大构成了无可比拟的优势,不仅有遍布全球的中国留学生、中国学者、中国商人等,也包括世界各国到中国习得汉语后又回到自己国家的来华留学生等。这种数量、地理和行业广泛分布的优势为中国故事的传播带来很好的机遇。“一带一路”正是汇聚古今中外的故事体系,这不仅在讲述古老经济之路的复苏,更是古老精神和文化的再现。中国终将重新连接欧亚大陆,从而塑造新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秩序。这当然不只是简单的故事讲述,也意味着用新的行为书写全新的故事。

其次,借助现代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算法,中国故事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数据形式。由于语言风俗的隔阂差异和历史偏见的长期存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还非常有限且亟待大力提升,多媒体互联网实际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机遇。比如我们有可能构建民间更加丰富的沟通渠道,让更多外国人了解到中国的特色故事。但与此同时,更加人工智能的推送和筛选也显得非常有必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经验总结并不完全适用于互联网的海量数据,在最底层的数字逻辑上,所有数据都是一样的。代表中国的故事如何在其中胜出,除了故事本身的文化魅力之外,大数据模型的不断分析总结也非常有必要。比如基于海量样本的人工智能翻译以及基于更先进认知的分类,让位于世界各大洲的民众也能在检索和推送中有机会看到真实的中国故事。

再次,中国科技的不断创新也将为古老的汉语文化带来全新意义。比如中国各大科学项目的命名,中国火星探测计划取名为“天问”,属于现代科学的探索仪器给古老的浪漫诗句“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以全新的含义;中国的暗物质探测卫星取名为“悟空”,而中国的太空引力波探测计划取名为“天琴”。这些都不仅反映了汉语形音义相结合的特点,而且坚实地传达出中国科学工作者的雄心。以人类最前沿的知识探索为后盾,这些汉语命名开始进入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科学期刊时,中国故事自然也就注入其中了。

新科技的运用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机会讲述自己的故事。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终端的迅速发展,自媒体如抖音、快手小视频等正迅速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发言人、人人都是宣传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我们现在有底气、也有必要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