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描绘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发展蓝图,对于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提出“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职责使命,高校党的建设在整个党的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学校将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旗帜鲜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办好社会主义大学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一是把准政治方向,坚守初心使命。“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中国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即为我们的“本”,必须不断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政治属性。要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引导广大师生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进一步增强“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坚定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始终站稳立场、把牢方向,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不懈奋斗。
二是提高政治能力,强化责任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提高政治能力”的重大命题,强调要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的全过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关键是要提高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要持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和师生组织力、号召力,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得到全面有效贯彻。
三是净化政治生态,涵养政治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高校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教风、学风的综合反映,要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着力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积极培育和弘扬良好的政治文化,把政治标准融入学校制度建设,将党的创新理论贯穿大学精神塑造。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挖掘学校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通过良好政治生态和政治文化的浸润滋养,实现以优良的党风正校风、促教风、带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