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战“疫”(十六)】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央赴湖北指导组的科学指导下,在全省特别是武汉市干部群众的努力工作下,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疫情到了最吃紧的关键阶段,坚决落实省委书记应勇同志提出的“抓紧扭住救治和阻隔两大关键环节,实行筛查甄别、小区(村)封闭式管理、公共区域管控三个全覆盖”工作要求的同时,有些容易忽视的问题也要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切实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加以统筹考虑。
一是进一步加大关爱医护人员和基层干部力度。首先必须死守红线,强力保障一线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物资储备。确保增加医护支援人员计划储备,确保医护人员轮岗/轮休制度的严格执行。对于参战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基层干部,建议给予更优厚的物质补偿和更高规格的精神奖励。除了对一线医务人员的适龄子女入学、入园加分10分和首套公积金最高可贷84万元的基础上,对表现突出的一线医务人员和基层干部的适龄子女入学、入园再加10分。在房贷方面,减免其部分公积金房贷。房贷优惠政策不仅可以有效激励一线医护工作者和基层干部,还向社会释放了拯救疫区产能的经济信号。
二是组织专业团队服务管控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重视和摸清抗疫家庭(抗战在一线的医护家庭和公务员家庭)和受到感染的家庭中弱势群体情况,组织专业团队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或尚未成年的儿童,保证抗疫人员能安心工作和休息,保证感染人员愿意积极治疗,是抗疫战役胜利的重要保障机制。全省流浪者、精神病患者、外来低收入者等特殊群体,因多种原因,基本生活需求不能得到保障。仍有捡垃圾、四处流动的情况,民政部门应该加强对这类人关爱,落实属地管理要求,采取一对一帮扶,必要时可以采取集中管理。
三是加大插花地带、城乡结合部的封控力度。全省仍有部分权属、界限不明确的插花地带,区与区之间封控力度不同步、不一致,容易造成临近区域的流动,达到不封控效果。村中村、城乡结合部,是外来人口聚集地,也是社会管控的薄弱环节,特别需要加强管控力度。
四是加速升级慈善捐赠体系。积极调整我省慈善事业结构,鼓励民间力量办慈善,并在资质申请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官办慈善组织和国际慈善组织,控制在一定比例。建立湖北省慈善/公益大数据中心,由专业大数据公司托管,由省政协慈善委员会监管。成立企业级、协会级、自组织(记者协会、医师协会、科学家协会、工程师协会)级的民间公益智库和专业志愿者人才库。建立专业的公益组织和应急志愿服务团队。
五是重视居民生活物资保障问题。由于居民的生活物资购买因疫情防控极大影响,特别是在物资供应上面,基本靠居民自发组织团购,居民将不得已出门购买或出门收货,导致全省仍有大部分因购买生活物资中出现的小范围聚集和接触人员问题成为“抗疫”的重大隐患。建议在抗疫的全面总攻阶段,尽快在武汉市落实“居民生活物资代购员”机制,确保每家每户的生活物资能安全无菌的送达到居民手中,确保居民零接触、零感染,杜绝新增病例的绵延不绝。
六是创新宣传方式、舆论引导新机制。扭转省政府在舆论宣传方面的引导困境,需要建立积极有效的谏言制度,譬如在双微“微信”和“微博”上开设官方的省长或市长公众号和微博,随时吸纳和接受民意,并对操作性强的正确建议进行及时采纳。改造传统的官方媒体,例如通过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等传统媒体与丁香医生、果壳网、小木虫等民间专业知识科普平台的公益力量共同发布正确的科学“防疫”理念,引导公众科学“抗疫”,化解传统媒体专业人才匮乏的现实困境,杜绝再次出现新闻投机事件对“抗疫”的不良影响。
作者简介:
首席专家 胡川 湖北经济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主要成员
严雅雪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讲师、中南财经政法经济学院硕导
汪 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授
万 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