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身边的榜样群体】思政课教师:创新教学 增强育人成效

来源:校报编辑部发布时间:2019-12-24 字体:


学生记者郑秋炼  学生通讯员李佳玲


上课铃还没响,一位同学已在讲台上兴致勃勃地准备将要展示的PPT——从5G引领看中国崛起。“技术的质的突破,推动新时代的到来”“中国的5G,最终也会是全世界的5G”…...展示结束后,柳红霞老师点评道:“这位同学思路清晰,表达连贯,向我们介绍了5G技术的发展现状。”“而且,他还将科技与人文结合,使讲解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张瑞堂老师接着称赞。两位老师无缝衔接,默契配合,从多个角度对党中央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同学们受益匪浅。

这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双师示范课的上课场景。顾名思义,双师课即两位老师一同授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项教学创新。学院从2018年秋季开始,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双师示范课。开设双师示范课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服务人才培养,提高大学生思政课实效性与获得感的一种创新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大思政课教师投身教学创新实践的一个缩影。

(资料图片)


创新探索润物无声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龚先庆教授介绍,学院全体教师长期扎根思政课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三尺讲台上,为一代代中南大学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同时,在创新中不断改进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和吸引力。2008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之初学院即开始了思政课创新的探索,把科研创新和教学创新两大创新作为驱动力。学院先是进行试点,张瑞堂率先开设“综合创新实验课堂”拉开了序幕。当时龚先庆担任教学副院长,力推思政课教学与考试改革。2012年后又迎来契机,成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团队”、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分中心、湖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心,继续以科研创新促教学创新。2016年,李世黎担任教学副院长,正式设立了本科四门课的四个标准示范课堂,任课教师有张瑞堂、吴雅思、董文俊、荣枢。2018年,又开始四门课的双师示范课堂和研究生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任课教师分别是张瑞堂、柳红霞、荣枢、王梅清、姚桂荣、刘海波、夏澍耘、徐春艳、李世黎。

(资料图片)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漫漫十年的思政课教学创新,让“美”和“故事”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代名词和鲜亮的底色。老师们有的讲真理之美,有的讲价值之美,有的讲历史之美,有的讲智慧之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把知识讲成一个个鲜活动人的“小故事”,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有的老师讲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500年,有的老师揭批现实社会的历史虚无主义,捍卫革命史。就这样,不管是社会生活的“五位一体”,还是历史过程的波澜起伏,都被讲成了故事:“站起来”的故事,“富起来”的故事,“强起来”的故事。


好的思政课应该形质兼美。思政课不仅仅为思政课,它还是生活的“美”,也是艺术的“美”,美的力量能够拨动学生的心弦,直击学生的心灵。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们通过微信开设了“艺术思政课”与“生活思政课”专号,用与思政课相关联的影视剧、经典歌曲、摄影作品等艺术作品,作为课堂思政课的延伸和补充。并且,留意和选取与思政课有关联的,来自真实生活中的感人事儿、有趣事儿、赏心事儿等,与学生共赏、共品、共鉴、共悟,得出与思政课并行不悖的道理。

为了推进思政课的创新发展,张瑞堂副教授总结了全院老师契合大学生心理、认知和接受特点的12种教学方法,切实增强了思政课的亲和力与有效性。分别是:多维阐释论证法,重要范畴新释法,类比隐喻近心法,典型案例分析法,政论影视观摩法,经典艺作导引法,纠偏讨论归纳法,互动教学法,主题演说微视法,课外实践辑报法,专题哲思品读法和理论构建对话法。

——问答教学,理论构建。张瑞堂和柳红霞老师承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综合创新实验教学,由两位教师同时进行授课,采取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将课堂知识点融入到轻松的聊天语境当中,循序渐进。双师多维阐释问题,同时与学生互动,在提高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增强了教学的思辨性。

除了在课堂上,双师示范课的同学们课堂外的学习同样引人注目。两位老师鼓励采用微信朗读的方式使同学们对所学内容感同身受,并对朗读内容进行生活化点评;同时进行理论构建的面对面对话,学生上交《理论+方法+实践+考核综合创新教学方案》,即“一本通”方案,由老师和学生进行不同主题的对话,培养学生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的理论构建能力,让同学们感受思想政治的大智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由荣枢,王梅清两位老师讲授,则采取多种模式,特色鲜明。“主辅轮流”模式。双师课堂,采取两两搭配,轮流“主、辅”讲的模式,两位老师配合默契。课前,双师之间资源共享,分工完成课程教案的设计。课中,主讲教师把握课堂授课节奏,突出授课内容的逻辑主线,辅讲老师提供针对性答疑、观点补充、板书加注等。课后,两位老师结合课堂实效,一起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及时做出调整。“双重互动”模式。双师课堂既要一如既往地注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又要注重“双师”之间的互动。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师生”之间、“双师”之间的双重互动模式。“对谈辩论”模式。通过专题教学,设置“对谈、辩论”的方式,为学生多视角分析与呈现。

在马院双师课“三互动”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中国近现代史》的姚桂荣、刘海波老师也有自己的授课新方法——启发式教学。课上,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言,多角度呈现近现代中国屈辱而奋进的历史;课下,进行实践教学,排演历史剧,让学生亲身演绎历史重大瞬间。一方面,这种启发是教学相长的过程,两位老师在与同学们的互动中挖掘教学创新的新方法,学生们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对党和国家的高度认同。另一方面,两位老师启发式的教学理念也回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的讲话: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创新教学广受好评


对于思政课程创新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表示,思政课改革要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工作,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效果。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示范课堂,采取老中青相结合的方式,既能充分发挥长期从事一线思政课教学教师的经验优势,又能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朝气活力。自2012年以后,全院教师每学期都要经过所授课堂的学生进行网络综合评教,一共有十个指标,多数教师授课对象都在400人到600人之间,综合评教全部在90分以上,足以证明这次思政课改革是真的见到了成效,真正被学生们所喜爱和接受。

一位双师示范课课堂的学生说道:“听两位老师讲课的感受就是在徜徉知识海洋的同时,体验不一样的趣味性,因为两个大佬在一起总能擦出有趣的火花!两个老师上课的话会给我们带来更为丰富的课堂内容,对于同一个问题也能体会到不同老师独特的见解,有助于帮助我们扩展看待问题的角度。”可想而知,为呈现最好的教学效果,两位老师课前需要付出多大努力去磨合,去备课,从而使课堂活泼而有序,生动而发人深省。

有句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然而教育并不仅仅是灌满一碗水,而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校党委书记栾永玉说,教师们自身具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贞忠诚以及讲好“基础课”所必需的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学科素养,以此才能“为有源头活水来。”以敬业专业影响学生,以一身正气激发学生,以职业快乐感染学生,力求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使“基础课”“有理”也“有趣”,入耳也入心,才能唤醒另一个灵魂。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