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程韬光教授倾情讲述“诗意的回归”

来源:校报学通社发布时间:2019-11-29 字体:

新闻网讯(学生记者 韩悦琰 学生通讯员 刘静妍 张倩)1128日下午,由校学生会主办、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学生会承办的第23期人文大讲堂在首义校区文汇楼浙晓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邀请到了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的程韬光教授作为主讲人。作为当代青年学者、作家、诗人、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以及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程教授以“诗意的回归——唐诗精神及唐诗美学(概论)”为主题,为同学们带来了生动的一课。

讲座开始前,主持人杨兴永老师简单介绍了程韬光教授及其代表作,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对此次讲座的热情。在一片掌声中,程教授走上了讲台。“母校的每一个场景都充满诗意,都是一幅山水画卷!心乎爱矣,逻不谓矣?母校对于我无疑是坪然心动的远方的呼唤、诗意的回归!”时隔多年再次回到中南大,程教授如此感叹道。他说:“前两天,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意见,要求以文载道,文出经典,立德树人,以文化人。诗词文化无疑是一个民族培根铸魂的文化传承。”程教授大力倡导我们青年人多读诗词,以诗词塑造和凝聚中华民族的思想共同体,以诗词唤醒我们共同的历史记忆。

何为“文运与国运相连,文脉与国脉相牵”?程教授说,历史上唐诗的发展诠释了这一命题,也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坚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以《妖猫传》为例,影片中刻画出的大唐盛世辉煌的历史气象,王维曾将其诗意地表达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史学家以诗研史,划分历史阶段,可见,诗词文化与国家发展是骨肉相连的。程教授充满激情地论述了当代重读唐诗、呼唤诗意的重要意义,并从唐诗精神、唐诗之美两个角度介绍唐诗

何为“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这便高度概括了唐诗的时代精神。时代与诗人相互照耀,就形成了具有深远影响和当代意义的唐诗精神。程教授将唐诗精神具体分为了四种:不忘初心,新鲜亮丽的人性精神;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的大我精神;以梦为马,进取向上的少年精神;舍我其谁,敢于担当的无我精神。程教授强调:“诗歌是关于心灵的事情,心灵世界更是唐诗幽深处的文化精神,唐诗与中国文化内心深处的梦境一脉相通。”“如果没有先民们对于人的生命的美好发现,就不会有这样对于生命的美好珍惜。”程教授以李、杜、韩等诗人为例,表明唐诗精神总会在人们需要的时候显现出来,给予后来的仁人志士为国为民的力量。

何为唐诗之美?程教授说:“小时候为风尘三侠的故事所感动,后来才明白这种侠的精神、浪迹天涯的勇气,本身就具有诗学上美的意义。”唐诗之美,有生长之美、自然之美、托物言情言志之美、孤独恬淡之美、风格之美。

最后,程韬光教授呼吁大家多读唐诗。他认为,背古诗虽然不能带来财富,但能培养人文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人文素养才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被问及“如何平衡专业学习与文学素养培养”时,程教授耐心解答:“‘仓禀实而知礼节’,我们要先养活自己的身体,才能养活自己的精神。”

讲座结束后,许多同学仍不愿离去,留在报告厅内与程教授进行近距离的交谈。一位受访者表示,这次讲座带来地最大启发就是要多读一些文学性的书籍诗歌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来使心灵更澄澈,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信息化时代能保持自己的初心。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