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记者周莉 陈旭彬 林霖 李子欣
近来北大清华“神仙打架”的新闻把本已在社会上尤其是各大高校内火爆的夸夸群带到了更多人的眼中。很快数以万计的不同声音开始探讨夸夸群存在的意义:有人说夸夸群能缓解压力;有人说它毫无意义……然而当夸夸群在我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时,这里出现了一些新的声音。
收获快乐
“建立这个群的初衷只是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心理互助、收获快乐的平台,所以没有过多宣传。大部分的群成员都是通过其他群成员的邀请进来的,可以说是口口相传吧。”“中南大夸夸群”群主章嘉薇这样说到。我们在采访中发现,夸夸群里无论是群主还是群员都有一个核心的词汇“快乐”。在这里的人都希望能通过这个群为更多人带来快乐,为自己带来快乐。
其实身处夸夸群的群员们也都清楚这并不能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快乐,真正的压力疏解还是要靠自己,可是这种同更多人交流的快乐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享受。去聆听陌生人的生活,去吐槽共同生活的这个环境中的不合理,去分享喜悦和刚刚得知的资讯。中南大的夸夸群,早已不是网络上的那些夸赞主流的传统夸夸群,正像个别群员犀利指出的那样,这已经成为了一些普通的聊天群,但却以“夸赞”的名义吸引到了更多人,为夸夸群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心理互助
“几句简单的鼓励甚至可以拯救某个陷入自我怀疑,或者处于生活学习瓶颈期的人” 、“就是跟大家联系在一起,我们不需要认识,但是我们可以给彼此带来一些积极的东西,让大家快乐一点,生活不易嘛。”夸夸群现如今就是一个群员以夸赞为先决自我要求的交流群,为内心空虚,缺乏关爱的群体排解压力,实现虚拟世界自我重设。在学习、生活的压力下,积极阳光的学生群体通过在这里同更多的人交流体验到超越普通人际关系的畅快,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开导更多处于抑郁的“邻居”并在其中收获到帮助他人的愉悦。值得骄傲是,同学们并没有被天花乱坠的夸奖夸得晕头转向,在面对一些诸如逃课、挂科等负能量求夸时能及时指出错误,而不是像某些知名高校的夸夸群充斥着“彩虹屁”。
有一位被访者引用到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夸夸群使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正能量散播到更遥远的地方。正像鲁迅先生的话中意,或许当我们把眼光放到更远的地方,这个社会会变得更美好。或许这个夸夸群还可以跨出校园,将正能量带到更远的地方,去与更多的人交流,感受这个世界。可以说,“夸夸群”的壮大是交流的胜利。
无条件积极关注
赵梦曦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专职老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多次参加心理咨询技能培训,定期接受心理督导培训。
夸夸群为什么能风靡校园?赵梦曦老师认为,夸夸群的走红,部分原因在于它给学生们营造了一种温暖宽容的氛围,从而帮助他们释放情绪、缓解压力。从心理学角度看,夸夸群创造了一种“无条件积极关注”的环境,这其实最早出现在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给予无条件的接纳,提供情感的支持与安全感。
夸奖虽美请勿沉溺
虽然夸夸群风靡校园,但质疑之声却不绝于耳:夸夸群到底是不是一种新形式的鸡汤?对此,赵老师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夸夸群的存在有其合理之处,比如它营造了宽容友善的氛围,但是在夸夸群里通过他人的夸奖而缓解自己的低落情绪只是权宜之计,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问题的真正解决需要靠自身的力量。夸奖固然美好,但沉溺于夸大的赞美中并不是好事。面对中国教育,我们既要提倡爱和鼓励,也要教给孩子们生活的规范,让他们更加了解自我,更加认识生活的本质。
其实,夸夸群的走红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同学们管理情绪、消化情绪能力有待进一步完善,群里很多人把它视作一种娱乐方式而沉溺其中,在这个平台上消耗了太多的时间和情绪能量,这样可能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赵老师希望同学们在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时,不要急于否定自己的消极情绪,要主动去了解情绪的来源,认识和接纳它,通过转移注意力或向朋友倾诉,再让情绪慢慢“回位”。如果遇到超过自己心理承受能力的情况,记得及时求助心理咨询室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