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学生记者 李华) 近日,我校“Circle圈圈人声乐团”6人合唱组合在网上爆红。他们将今年《中国好歌曲》的冠军曲目《卷珠帘》改编为阿卡贝拉(无伴奏合唱)版,录制成视频后发到网上,当天点播率就超过了30万,而担任该曲改编工作的正是我校声乐团外聘教师吴昊。 潜心钻研,投身高校声乐事业 吴昊于2009年开始担任我校校声乐团的指导老师,同时把阿卡贝拉的理念带到校声乐团中,并于这一年成立第一届圈圈人声乐团,《卷珠帘》就是由第三届和第四届圈圈人声乐团成员合作完成。 据声乐团现任团长唐冬妹介绍,4月8日,吴昊老师完成了《卷珠帘》的编曲工作,乐团随后开始排练。由于吴昊老师主张声乐团的学生工作不能耽误学习时间,所以排练一般都安排在晚上。他自己的孩子还不足周岁,且白天要授课,但是在一个月的排练当中,他基本上每次都会亲自过来指导,到晚上10点多才会离开,非常认真负责。在录制视频时,吴昊老师还经常和音控师交流。“如果没有吴昊老师,我们不可能对歌曲理解的这么透彻。” “在排练过程中,我主张采用滚动式的排练方法,而不是针对一首歌反复排练,这样的方法比较科学。在对《卷珠帘》指导时,我们会穿插4、5个曲目同时进行排练,这样才能提高整个团队的效率和积极性。”吴昊说。 吴昊正式开始在高校中发展阿卡贝拉是在十年前,他始终坚信音乐不是专业人士才能享受到的权利,所以对那些在音乐方面存在困惑的学生他都会提供帮助。 “在对高校声乐团进行指导时,我更多的会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团队干部,告诉他们管理、训练团队的方式,这样整个团队才能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我会告诉学生,不是获得尊重才能好好做事,而是好好做事才能获得尊重。”吴昊说。 这样的工作态度获得了学生的肯定,校声乐团负责人刘雪笛说:“吴老师经常一天之内奔波4-5个地方进行合唱排练或者指导,上周六他就是上午给教工团排练,结束后马上开始给学生声乐团排练,一直排到晚上10点,还坚持和我们一起开会商讨“声夏光年合唱专场音乐会”的事。吴老师的工作态度影响着声乐团的每个成员。” 荣誉背后,是默默耕耘的灵魂 和很多音乐人不一样,吴昊并非音乐世家出身,他第一次接受系统的音乐学习是在高一。当时他进入了学校开设的艺术班,身边都是从小就开始学习音乐的同学,就是在这样的压力下,吴昊开始了他的音乐学习之旅。 “有人称赞一个歌者的时候会用到‘金嗓子’这样的称呼,但是其实嗓音只是成为一个好的歌者的开始。音乐是一种有灵性的表达,需要歌者具备各个方面的素质。相较于其他的同学我并没有什么优势,但是我肯钻研。当时大家上课时间一样,我就利用每天中午午休的时间去琴房练习钢琴;开始看一份五线谱需要30分钟,看一份简谱需要10分钟,但是即使是花比别人多的时间,我也会坚持看五线谱;同时我每天保证4个小时的钢琴练习,双休日可能是6个小时。” 这样的努力获得老师的赏识,高考前专业老师仅带着他一人来武汉高校拜师。最后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取武汉音乐学院。 吴昊说:“很多人觉得指挥就是打拍子,其实是他是整个乐团的艺术总监。他需要制定整个乐团的训练计划,了解团队的优势和弱点。并且要懂得如何协调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将成员往一个方向引导。在敏锐的洞察到团队成团的难点时,则要用各种丰富的排练手法来将难点各个击破。” “指挥是动手不动口,需要掌控整个作品歌唱的力度、速度和质感,每一分每一秒都需要注意,因为没有一秒钟的音乐在等着你。” “除此之外,指挥家还要阅读大量的文献,以“6.7声夏光年合唱专场音乐会”为例,这场演唱会中的曲目涉及到拉丁语、法语、英语歌曲,由于我平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所以能够准确把握各国语言的发音,将歌曲演绎地准确恰当。” 静心歌唱,在音乐中交流成长 吴昊认为学生参与到声乐团中收获的并不仅仅是歌唱的技巧,更多的是能够在训练、比赛的过程中提升自我的能力。 他说:“声乐团的成员在用心歌唱,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长的感悟。首先,对于声音的控制,其实就是对自己的控制。整个声乐团是一个整体,想要达到1+1大于2的效果,每个参与者都要学会倾听与合作。其次,排练任何一首歌,其实都是在通过音乐与成功人士、与前辈的对话,因为作曲者在创作时,本身就是有感悟和沉淀,想要唱好一首歌就必须要理解歌曲。最后,声乐团的排练时间要求比较高,想要平衡好声乐团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学生必须要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这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很重要。” “在教学指导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声乐团活动的开展,但是更多的是一种竞技性的、功能性的活动。事实上,学生更需要的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如果能够提供一个平台让各高校文艺工作者之间有充分的学习和渗透,必然能极大地推动高校文艺事业的发展。如果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文艺氛围,学生就能通过音乐和艺术活动中来提升自身的情商。” 就声乐团文化交流的问题,吴昊提到了自己2012年带领我校教工合唱团赴德国参加第四届法兰克福国际合唱节的经历。“这是一场国际性的艺术盛会,但是当时各个合唱团更多的将其看作一个交流的机会。参赛过程中彼此之间都在相互鼓励、相互学习,所以整个活动氛围特别的好。而且西方人多以静默的方式来表示对参赛者的尊敬,让我们在台上能充分酝酿自己的感情,双方的交流不是通过喝彩,而是通过音乐。” 在十年的教学过程中,吴昊也发现了合唱团等文艺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些问题。他提出:“现在大学生对于声乐团等文艺活动的认识还不充分,很多人觉得合唱团就是大家一起唱歌,其实声乐团是声之乐团,我们是在用声音做音乐,和乐队、街舞这一类流行的快餐文化有所不同。” “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要从中小学教育开始抓起,让孩子们从小就能接触到声乐团文化。大学生在开展支教公益项目时,也能够将声乐团文化推广开来,为其发展壮大提供合适的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