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莉 通讯员王艳明 覃昱 摄影:通讯员徐志持
昨日下午,容纳近千人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音乐厅里座无虚席。格力电器(000651,股吧)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刚跨进会场,全场掌声雷动,直到她落座。
董明珠是应邀回母校,出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成立20周年庆典系列讲座。披肩中发,灰色开衫,黑色长裙摆动如风,她的打扮,典雅知性中有着女性的妩媚,但一开口却是十足的铁娘子风采。对于主持人不乏溢美之词的一长段介绍,董明珠接话:“我就是个做空调、卖空调的!”
谈人才,谈创新,谈制度,谈“赌局”……这位公认的女强人、“空调女王”,句句折射出独特的商海智慧。
谈人才 不怕被人挖墙脚
格力的8万名员工中,有6500人是研发人员。让董明珠自豪的是,这支庞大的研发队伍,全是格力自己培养起来的。
掌握大量核心科技的格力,成为同行挖人的对象,甚至有厂家守在员工宿舍门口,开出双倍工资挖人。对此,董明珠底气十足:“走的人,带走的是老技术。离开格力提供的创新环境,他们的前途不一定会很好。”
不少离职员工想重回格力,董明珠一概拒绝:“格力的门只为你开一次,格力的机会要留给忠诚于企业的人。”
董明珠说,去年,格力员工平均收入6.3万元,3年后要达到10万元。此外,格力正实施一线员工一人一居室的“安居工程”,成家的员工可申请两室一厅的保障房。在格力工作多年的员工,公司还会为其补缴社保,让他们在珠海养老无忧。
谈创新 不吝惜科研投入
董明珠曾说过:“当我们站在山顶上时,我们头顶还有星空。”
在企业不断发展、勇攀高峰的路上,格力从不给科研团队设置科研经费上限。
在寒冷环境中制热,一直是空调行业大难题。经过多年研发,格力“全能王”空调终于能在零下30℃到零上54℃超宽范围内正常制冷、制热。
在最后的成品试验环节,董明珠发现出风挡板的支撑杆影响美观。去掉支撑杆,怎么保持稳定?又一个难题摆在科研人员面前,又需要一笔巨额资金投入。几番修改之后,格力“全能王”空调才最终成形。
正是不吝惜科研投入,不断挑战极限,格力始终引领世界空调行业。最近,格力推出的光伏空调又是世界首创,已接到万达集团订单。粗略统计,如果全国万达广场均采用该空调,一年可省50亿元电费。
谈制度 不容许干部说谎
“董姐走过的路,都长不出草来。”曾有竞争对手如此形容董明珠的“铁腕”。
格力珠海厂区,车行道约8米宽,人行道约1米宽。下班时,数万人挤在人行道上,车行道空无一人。因为格力员工都知道“车走车道、人走人道”。一次,一名员工走上车行道,被勒令开除离职。
即便是班组长、副总等人求情,董明珠还是不改决定:“对他的严厉,并不仅是针对他个人。如果今天放他一马,明天就会有第二人效仿,公司管理怎么落实?”
一天早上,董明珠打电话给一名中层干部,问他在哪里。该中层说在外陪客户,董明珠继续追问,该干部无法自圆其说,只得交代实情是在办其他事情。与上述员工一样,该中层遭遇免职。
走路、说谎,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在董明珠看来,反映出企业的制度建设。“格力要做百年企业,甚至是永存的企业,必须用严格制度建设来打地基。”董明珠斩钉截铁地说。
谈赌局 不认为自己会输
自与雷军立下5年之内谁家营业额能击败对方的10亿元“赌局”,董明珠走到哪儿,预测“赌局”结果成了众人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董明珠的回应始终干脆:“格力是世界空调行业老大,小米还不是中国手机行业老大,他怎么赢我?”
许多人将这一“赌局”解读为传统企业和新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对此董明珠并不认同格力是“传统”。“我坐在珠海公司里,可以监控全中国、全世界格力空调运行,这是不是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呢?去年格力1200亿元销售收入,公司只有300多位财务人员,没有大数据能厘清这些财务数据吗?”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空调行业已接近“天花板”,而智能手机市场增速很快。董明珠回击:“只要技术没有天花板,市场就没有天花板!”她认为,2005年以前的空调,虽然现在还能用,但能耗很高,而新空调一年节省电费可达几千元。由此,技术升级会推动客户消费升级,空调的市场还将很大。
武汉晚报:“没装格力空调的会场肯定热”
昨天下午两点,著名企业家、格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走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讲台,讲解格力经营之道。全场两层楼座位坐得满满当当,连走道都站满了人,爆满的会场里显得有些闷热,许多人擦着汗。
董明珠没有擦汗,在讲台旁边放着一台电扇,没有插电,还是吹出清凉凉的风。
“在这样的大会场里面,开着空调,我们冒着汗听,我敢断言这里没有装格力空调,所以,我就带着电扇上来,现在我比你们凉快……”董明珠开场白引来阵阵掌声,会场安装中央空调确实不是格力的,而那台电扇是格力电器高端生活电器品牌TOSOT推出的“无绳风扇”。
“格力没有‘天花板’”
董明珠有“中国营销女皇”之美誉,自2004年以来,她已连续五次上榜美国《财富》杂志全球50大商界女强人,在她带领下,格力完成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13年,国内市场增长乏力,海外市场需求疲软。然而在此背景下,格力年报依然亮眼。2013年,格力实现营业总收入1200.43亿元。其中,空调产品的销售额达到1054.87亿元,连续19年位居空调行业第一,高出行业第二名近500亿元。
“有人说,空调难卖,马上碰到‘天花板’,我认为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就没有‘天花板’,格力没有‘天花板’!”董明珠说,“互联网只是工具,最终的实质还是产品。你提供的产品是不是消费者需要的?有没有给消费者价值?产品的品质就是关键了。格力打造产品的品质,有一套堪比世界领先水平的机制,2014年,格力为了保证空调品质的专业实验室已经超过了500个。”
董明珠说:“格力电器的增长还是基于改变消费者的品质生活,现在格力的家用中央空调也卖得很好,研发不用电费的中央空调——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目前已经有很多客户和我们洽谈合作。一个好产品,市场空间是无限大的。”
2013年,格力的技术研发费用超过50亿元。格力将大数据运用到产品的服务上了。董明珠说:“现在我坐在珠海总部,可以监测到全国各地格力中央空调的运行情况,及时向顾客反馈机组运行情况。”
“我60岁了,除了睡觉心里全是格力”
在家电界有一句俗语:“没有朱江洪就没有董明珠,没有董明珠就没有格力!”。
董明珠坦然说,“我退休以后格力能否前进?我在思考。我不隐瞒年龄,今年我60岁了,在格力已经25年了。我到现在为止依然在打地基,格力企业的文化能支撑企业的发展。有人问我说,你什么时候上班?除了睡觉的时候,我心里全部是格力。”
在董明珠心中,在以科技为核心竞争力的格力电器,员工永远是最宝贵的财富。
董明珠说,过去一年,格力在不断努力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格力有7000多个研发人员,外资企业为什么要到格力来挖人?就是因为格力实现了原创,技术能够做到国际领先,格力能够成为“黄埔军校”也是值得自豪的。
格力在全国的员工总数已达到8万余人。董明珠说,年均200亿元新增销售,离不开全员努力,格力也会将企业成果与员工分享。
记者左洋
http://news.sina.com.cn/o/2014-06-10/070030328027.shtml
长江日报:董明珠?用大数据做空调本报讯(记者丁雯 通讯员覃昱 )“我们用互联网、大数据做空调,格力空调运行得怎么样,我们在珠海就可以监控到相关数据。”昨日,著名企业家、格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创办20周年庆典上表示。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之争昨日再度引发了热议。“格力生产空调看起来是传统行业,但实际上我们也运用了大数据思维,”董明珠向记者表示。
“虚拟的世界不能支撑人的生命”,董明珠认为当下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就是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时代带来的结果。
董明珠认为,格力和小米都运用了互联网,只是方式不同。
“小米是用互联网线上的平台来卖手机。但是格力真正把互联网和大数据用好是用在为消费者服务”,董明珠举了个例子,现在只要是用格力的空调,格力就可以在珠海监控空调运行情况。 另一个数据则是,格力作为销售将达1400亿的企业,只有300多名财务人员。而按照一般的企业人员设置而言,财务人员应该比这多几十倍。董明珠认为,这正是大数据支撑的结果。
“谁最贴近服务,谁用最先进的手段来为消费者服务,就是最适合时代发展的企业”,她认为,互联网不是谁拥有就能赢,赢在人性,而不是简单的赢在工序。
不过,目前格力的营销方式并未渗入互联网的因子,而仍是采用的厂商股份合作制促销。昨日,董明珠则对格力进军互联网进行了回应。她表示,“格力没有发展互联网营销。不过,作为行业领先者,如果发展互联网营销并不奇怪。但在互联网时代,格力依然坚守工业精神,通过产品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