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文明系列⑤:别让手机“谋杀”了听课质量

时间:05-14来源:校报学通社

□学生记者 王淑雅 邢佳 学生通讯员 洪健

 

    “高中上课费脑子,大学上课费流量。”日前,网上的这句段子引发了不少大学生的共鸣。小小的手机屏幕吸引着无数学子,如今的大学课堂常出现“百人低头”的场景。


  “你上课玩过手机吗?”记者就这个问题随机采访了20名同学,得到了100%的肯定答案。不知不觉中,智能手机是否成了谋杀大学生的听课质量的帮凶?


  刷微博、逛人人、玩手机网游、看电影、听歌,这些都是课堂拇指族的几大爱好。工商管理学院的苏同学表示:“有些课堂没有吸引力,感觉对今后的择业也没有什么大用处,注意力很容易就被手机吸引过去了。”财政税务学院的王同学也回答:“现在的手机功能这么强大,一些应用软件很有诱惑力,让我们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再加上现在教学楼都覆盖了wifi,用起来就更加方便了。”在受访者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表示,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是为了搜寻一些资料。


  针对“低头族”现象,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康老师持否定态度:“这不但会分散同学们的注意力,使学术不精,影响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关礼貌,是对老师、学习的不尊重,是态度问题。”金融学院的戴念念老师也一针见血的指出这种行为的危害性:“课堂上的时间非常难得,老师将教学知识浓缩在一节课里,这节课学到的东西要远远比花几个小时看课本获得的多。”


  教授劳动关系一课的陈天学老师对上课使用手机保持着客观的态度:“如果是做有利于学习的事的话,上课可以使用手机。现在网络很发达,一搜索就会出现很多新闻和案例,把这些和课堂上教学的理论内容结合起来,其实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公共管理学院杨振杰老师对“低头族”则有应付妙招:“我的讲课习惯是一边讲,一边在下面转。这样不断走动,就会让学生们有顾虑,不好意思再玩手机了。”

 

点评


    教务部:手机智能化导致许多年轻人成为了“低头族”。有些过于沉迷手机的“低头族”,在户外,置安全于不顾;在集体活动中,也忽视与他人的交流。如果课堂上放眼一望,“低头族”一片,这还是我们想要的大学课堂吗?“学术无禁区,课堂有纪律”。老师必须遵守,对学生何尝不是如此。

(原载于校报第476期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