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室生活是门必修课

时间:09-10来源:湖北日报

    9月里,又见大学新鲜人。

   办完新生入学手续,拿到钥匙,在师兄师姐们的带领下,大包小包来到寝室,大学生活就要从这里开始了。

   闺密,哥们儿,打扑克,卧谈会,一起上下课,一起温书……好期待。可是,怎样从原本陌生的室友们变成“一家人”?

新生的期待和担心

   武汉高校的寝室,条件越来越好。独立卫浴,通热水,装空调……新生们赶上了好条件,不少老生“眼红”地开玩笑:“真是羡慕又嫉妒。”

  刚住进宿舍的新生余香玲说:“寝室比较宽敞,设施比较齐全,有空调有热水,我爸直夸好呢。希望接下来的寝室生活能够一样美好。”整理好自己的床位后,室友们也陆续到来。一起打扫卫生,不时攀谈几句,开始还很陌生拘谨的几个人一下熟络起来。

  与很多新生一样,王依超对寝室生活充满了期待,还打趣说:“要是能给寝室喷漆就好了。自己来设计寝室,更温馨,更有家的味道。”期待的同时,她也有点担心即将开始的寝室生活:室友们都很友好,可还是有着陌生人之间的客气,怎样才能打开话匣子?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一样,能不能相互包容?

大学四年的“家”

  高年级学生以“过来人”身份,为学弟学妹讲述寝室生活的故事。“经过一年的彼此熟悉,室友们建立了友情。我在学校的时候想家,在家的时候又想寝室。”华中科技大学大二学生胡兰兰说,每次回到宿舍,如果室友不在,就会打电话问她们去哪儿了,晚上则给晚归的舍友留门。舍友们成了自己的牵挂。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滨湖6栋729寝室在过去一年里,被评为校级文明寝室、院级模范寝室。说到寝室的和睦气氛,魏思然说:“室友们来自三个不同的学院,因此产生的不习惯,我们都会及时沟通,生活中相互关心,做事分工合作,从不计较。”

   告别了大一和大二的懵懂,室友们的了解更深入。大三学生张美宁说:“磨合了两年,大家更懂得相互体谅,有什么事也会坐在一起商量。”

  考研、实习、找工作、考公务员……随着大四的来临,每个人都在为将来忙碌。室友们一起“出动”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好多天都难得见上一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大四学生何凤有时习惯性地喊了室友,才猛然想起室友并不在,这让她很不习惯,也很是想念。

修好这门“必修课

   大学四年,寝室生活这门“必修课”应该怎样修习?

  大四学生吴正希说:“和睦相处并不难。一家人不做两家事,有矛盾就沟通,也要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心理咨询室杨子云老师对“良好寝室关系”的定义是:有明确的行为规范,每位成员达成共识并愿意去遵守,这有益于寝室关系的良好发展;相互尊重各自的私人空间、行为习惯;在很多问题上能互相帮助、支持;有内心层面的交流;能合理化解矛盾冲突;在主观上对寝室有归属感。

  开设《人际关系学》课程的吴江皓老师认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源于人际关系。缺乏沟通或者沟通方式有问题,都会导致误解,从而产生矛盾和冲突。对于为寝室关系而烦恼的同学,他建议:要学会爱别人,而不仅仅是被爱。现在的独生子女,习惯了被爱。如果能多为别人着想,自己不仅可以获得快乐,也能获得更多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