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教工合唱团圆梦法兰克福

时间:06-21来源:长江网

 来源:长江网  网址: http://news.cjn.cn/24hour/wh24/201206/t1932012.htm

 

    (长江网记者 曾伟龙 通讯员 周苏展  摄影  郑征)六月初的德国法兰克福莱茵河畔,风和日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工合唱团在这里唱响,在这里圆梦。

 

  6月7日至10日,作为中国的10支代表团之一应邀参加德国国际合唱节,中南财大教工合唱团凭借《大青藏》、《龙船调》以及《高原我的家》具有民族特色的三首参赛歌曲,征服了评委和观众,获民间音乐组第四名、二等奖。

 

  本次出国参赛,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周景明为领队,我国著名指挥家陈国权教授和湖北省青年指挥家吴昊担任合唱指挥,许骊任钢琴伴奏。

 

 

6月7日晚在华人餐厅排练现场

 

 

街头文化交流受到德国市民的高度称赞

 

 

比赛现场

 

  合唱团首次远赴他国参加国际合唱节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工合唱团是该校工会旗下的一个群众性业余文艺团体,成立于2008年5月。合唱团成员主要来自于该校各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目前有近50人,有在职人员、有退休人员,也有学生。

 

  今年,经过四年的苦练和磨合,合唱团慢慢成长起来,曾多次参加校内和社会组织的相关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演出、比赛。2012年5月20日,在武汉第十届“春之声”合唱音乐会上,现场专家一致认为――这个团训练有素,音色纯净、统一干净,声部衔接很好,收放自如、完整,是一支很有潜力的好合唱团。

 

  合唱团团长张帆介绍,合唱团成立之初,团员中90%以上都是业余爱好者,各成员间基础不相同,音乐素养参差不齐,给合唱带来很大的难度。为了提高团队的整体水平,他们一周七个晚上五天都在集训。特别是2011年12月份接到参赛任务后,经过近半年的强化训练,合唱团团员的业务素质有了质的飞跃,合唱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

 

  2012年年初,湖北省群众艺术馆和湖北省音乐家协会经过认真考察和审核,决定选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工合唱团作为中国湖北代表团前往德国法兰克福参加比赛。

 

  备战期间,魔鬼化训练、军事化管理

 

  德国国际合唱节由德国文化部主办,自1865年的首届合唱节于德累斯顿举办以来,每四年在德国举办一届,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际性合唱艺术盛会之一。此次比赛,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500多个合唱团体,2万余人齐聚法兰克福。

 

  获得德国国际合唱节比赛资格后,著名指挥家陈国权教授和青年指挥家吴昊敲定《大青藏》、《龙船调》以及《高原我的家》这三首歌曲作为比赛曲目。在接下来的近200个日日夜夜里,合唱团队员放弃了节假日休息、舍下了亲人孩子,完全全身心投入。

 

  期间,合唱团不少团员克服了很多困难。指挥家吴昊告诉记者,校医院的一名杨医生,四月份因一次意外摔成骨折,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为了不拖大家后腿,杨医生骨折的第三天,依然坚持来训练两月。“看到她拄着拐杖,腿上还有风湿膏,我们让大家起立的时候,当时对杨医生没要求,但他自己很主动的站了起来。” 这样鲜活的例子,真的让他很感动。

 

  “没有充分理由,不准迟到、不准请假,三次缺席就开除团籍!”合唱团团长张帆向记者透露。在集训期间,统一实行“军事化管理”。她说,合唱团的团员不乏教授、博导,他们多的是一天8节课,一天课下来嗓门也已经累了,但到了晚上还得参加排练,不允许随意缺席。

 

  吴昊指挥还介绍,当时考虑到各团员基础各不相同,他对成员的要求是“我不需要你唱歌很好,要的是你有时间,有时间可以磨合的好与不好。”吴昊说:“为了达到‘高精准'的磨合,可以说是进行了魔鬼化的训练,一个字平均练上千遍,一句话也是成千上百地练习。”

 

  台下半年苦练 台上掌声连天

 

  6月7日,合唱团在抵达法兰克福的当晚,团员们不顾舟车劳顿,在两位指挥家的带领下,来到当地一华人餐馆内开始了对合唱团赴欧后的首次训练。年逾七旬的陈国权教授亲自指导,细扣每一个节点,直到晚上十点。

 

  8号下午2点30,由于时间紧张,不允许大家返回酒店排练。于是,由吴昊指挥,临时决定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小广场与民众交流,进行了现场排练。随着合唱团的美妙的歌声响起,街头上闲散的人们很快向合唱团所在的小广场聚拢,形成了一个以合唱团为中心的圆圈,不时响起阵阵掌声,有市民还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6月8日晚上六点,在德国法兰克福音乐学院音乐厅,随着吴昊老师充满激情的指挥语言,男低、男高、女低、女高各声部依次进入,《大青藏》激情奏响。“老将军”陈国权指挥若定,合唱团配合默契,把《龙船调》和《高原我的家》这两首民歌的不同艺术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合唱团团长张帆告诉记者,在比赛表演现场,按规定演唱中途听众不能鼓掌。可结果当前两首歌一演唱完,观众们就高举双手在头顶摇摆起来,这无声地鼓励,无疑给团员们更大的鼓舞。当第三首歌一结束,场上顿时掌声雷动。

 

  著名指挥家陈国权介绍,当时三首歌曲过后,现场爆发经久不息的掌声,团员们又把歌曲唱了一遍,可观众的掌声再次响起,团员们又一次奏响,长达6次才谢幕。说起这一幕,陈教授说,一般歌曲表演过后,观众要求再来一遍的有过,但唱第三遍的还真没见过。或许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可以超越国界、种族和语言,让人们从心灵深处产生共鸣。

 

  合唱团要坚持 打造成高校合唱团的一面旗帜

 

  陈国权教授说,当时选歌曲主要基于《大青藏》利用和声、叠加的厚度,能够给人饱满的合唱感觉;《龙船调》则是给人欢快、热闹之感;《高原我的家》则显流动,能够令人开怀大笑。

 

  “这三首歌曲旋律都非常美,民间特点鲜明,很有生命力。”陈国权说,如果我们唱大路歌曲,不一定能比赢国内外顶尖合唱队,但把自己的特色亮出来,用这种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来打动异域观众,特色就成了亮点。

 

  同时,指挥陈国权教授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合唱团此次出国的任务有三:一是比赛拿奖;二是民间艺术交流;三是自身水平和素质的提升,值得庆祝的,这三个任务都完成得很好。

 

  “其实输不丢人,怕才丢人,获得名次不重要,主要是敢走出去,不敢出去比赛那才真的叫丢人!”说到合唱团的今后发展,陈国权教授直言不讳:“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水平,积累曲目,多参加省市、国内国外比赛,参赛一次,提高一次。同时,学校领导也要提高鉴赏力和培养兴趣爱好,进一步予以支持。”

 

  他还建议,中南财经政法合唱团是一支在职合唱团,这是很好的发展方向,要多招收年轻教师,要给合唱团注入新鲜血液,中南大的教工合唱团要从比赛中提高水平,要争取成为各高校教工合唱团的一面旗帜。

 

    相关报道:大楚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工合唱团国际舞台展风采

 

    长江网 : 

 

    湖北新闻网:

 

    荆楚网:

 

    湖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