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 程佳欢)“教授您能给我提第4个问题的机会,更加感受到您的儒雅与大家风范了。”3次举手后终于争取到了一次提问机会,这是一个法学院的学生站起来说的第一句话。教室顿时掌声响起。12月21日晚7点,在文波108教室,郑贞铭教授主讲“从新闻历史中寻找智慧”。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副院长吴玉兰教授、副院长高海波、刘兰珍副教授等出席了此次讲座。
“任何一门学问都是从历史开始” 郑教授说道:“历史在每个时代不完全相同,但一定是相通的,既往才能开来,承先才能启后,我们要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从标榜史册的人和事中寻求智慧” 《百年报人》是郑教授他累积四十余年的研究成果,集中论述了世界新闻传播史上二十余位成就卓著的代表性人物,他提出了5类我们应该向他们寻求智慧的人。
为新闻传播事业做开路先锋的人 刊登庄重、负责新闻的《纽约时报》创始人雷蒙德;卢斯创办的《时代》,将一周的新闻加以组织、分类,并提供背景材料,进行分析解释,使“忙人”能够充分了解世界大事;华莱士创办的《读者文摘》,它的稿件时报刊书籍的精华,节省读者的时间,美国把是否订阅读者文摘作为衡量家庭文化水平的标准。
开创新闻王国,目的是服务全人类的人 郑教授提到了《美联社》,被马克吐温评为“世界上只有两种光亮可以普照大地,天上的太阳和地下的《美联社》”。《合众国际社》的创始人斯克里普斯。
为新闻学术和教育奠定基础的先知者 其中,很重要的有沃尔特·威廉博士,他1908年成立世界上第一所新闻学院,认为报业和民主政治前途息息相关。技术很重要,但是伦理道德是最重要的。还有普利策,晚年对与赫斯特竞争黄色新闻的忏悔以及成立哥伦比亚新闻学院,捐100万成立普利策新闻奖。
做全方位新闻记者的人 优秀代表有电视新闻界女强人芭芭拉·沃特斯。他还提到和杨澜交流的时候,她的目标不是要做更大的领导,而是想向芭芭拉·沃特斯学习,做许多的人物专访。他说,学术届最荣耀的应该是教授而不是校长,新闻界最有荣耀的应该是记者而不是主编或者社长,只有名记者能立于历史上不朽的地位。他一次和美国一位校长交换名片,名片上面教授的字体很大,下面用比较小的字体写着“兼校长”。
真正为新闻自由奋斗的人 绝对权力造成绝对腐败。三权需要第四种权利来制衡,就是新闻舆论。郑教授提到自己到美国去见《华盛顿邮报》报道水门事件的记者,他们当时怀疑是尼克松总统安装了窃听器,回来请示董事长格雷厄姆要不要报道,当时格雷厄姆说只要事件的真实,对于水门事件的独家报道,使《华盛顿邮报》升到了和《纽约时报》同等的地位,记者们表示对格雷厄姆勇于承担的精神表示极大的佩服。
对新闻教育事业的期待 新闻教育不是技术教育,技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新闻职业的伦理道德;新闻教育不是廉价教育,新闻教育机构不应该粗制滥造,大学最好办在综合性大学里,这样同学们就有多方面课程的基础;新闻教育不是僵化教育,如今科技变化快,教育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新闻教育不是功利教育,无爱不成师,做新闻教育事业的人,要能够让学生感激一辈子;新闻教育不是速成教育,新闻教育不是新闻训练,而是完整的全人教育。
回答同学们提问的过程中,郑教授指出,“做新闻事业的人,应该多注重价值而少偏重于价格”、“运用商业的经营手段,就需要广告公关,但是不能违背新闻的伦理道德。”等。
吴玉兰副院长给郑贞铭教授赠送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共响报》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老师与邓贞铭教授合影
郑贞铭是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研究所教授、台湾地区传播发展协会理事长。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研究所教授及中央通讯社常务监事,哲学研究所硕士班新闻组主任,香港时报董事长。曾历任《中央日报》国际新闻组副主任、“行政院”经合会专门委员、英文《中国邮报》副社长兼总编,并兼《台湾新闻报》、《中华日报》主笔。曾获中国文艺协会五四文艺奖、世界中文传媒记者协会新闻教育终身成就奖、香港文教传播联会文化交流特殊贡献奖。主要著作包括《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新闻采访与编辑》、《新闻采访的理论与实际》、《中外新闻传播教育》、《无爱不成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