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

时间:04-06来源:文澜新闻网

    新闻网讯(记者 邓琴 程佳欢) 3月,我校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传来喜讯:08级研究生段善策的论文《CIS理论视域下的世博国家形象传播》、09级研究生李一默的论文《世界杯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及本科生娄月的《网络媒体对“躲猫猫”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和比较——以新华网和新浪网为例》等在“第六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喜获“全国优秀论文三等奖”。

 

    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由全国新闻学界、新闻业界专家教授组成的评委会严格评定,受到全国高校新闻院系学生的广泛关注,成为全国高校新闻院系学子学术研究成长的良好平台。段善策、李一默及娄月三人从全国80多所知名高校新闻学院的262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他们在评选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体现了他们的理论功底、创新思维和研究方法。

 

    “现在的学生们思维活跃,关注新的东西,拥有新的想法,但是理论深度还不够。”我校新闻学院08级研究生段善策在采访中多次说道要“从细节处观察生活、多角度用心思考”,朴素的话语中透露出不寻常之处。

 

    在学习和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留意一些特别的话题,它们随时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那怎样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如何让自己的论文更优秀?从选题、收集资料、进行科学实验、编写论文提纲、撰写初稿到修改定稿等各个阶段,他们都值得同学们学习。

 

段善策:寻常事物中的“新思维”

 

    高校学生因为平时较少接触社会,缺乏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与平台,而段善策则有自己的诀窍:善于在寒暑期积极投入社会实践,亲身接触社会现实,拓展自己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

 

    他说:“我们不善于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东西。” 为此,他利用暑假的空闲时间,通过学习,脚踏实地去对待每次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很好的基础,在社会实践中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新东西,这就是你研究的出发点”,段善策告诉我们。善于实践的他提高了实践能力与思辨能力,这为他准备学术论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段善策谈了他准备学术论文时的经验:论文的选题应早做准备,找准方向,在观察、分析中找到论文的切口,这就对“做生活的有心人”提出了考验。

 

    论文立项之后,段善策和另外三人组队去了上海世博实地考察。在世博馆里,丹麦的童话、日本的科技、美国的电影等展示了各国迥异的文化特色,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传播了该国的文化、生活方式和态度、主流价值观、社会观及人生观等。在段善策看来,中国在这方面恰恰是做得不够的。如何将中国元素融入到国家的文化产品中进行宣传,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比如“中国红、中国结、李小龙”等中国文化符号并没有具体化,没有具体的形象。

 

    这种独特的视角和辩证思考,给了他探讨这一现象的新思维。段善策总结了做论文的感受:不仅要关注日常生活,更要从不寻常的角度看待寻常事物;同时也要多看书,给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使思维的深度跟上新的东西、新的信息,所以一定的理论积累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将概念的东西变成自己思维的一部分。

 

    采访中,我们谈到了近期发生的新闻事件——日本大地震。他举例说:对于日本地震的看法,除了人类共有的关心与祈祷之外,要学着去思考灾难可能带来的影响,如经济、政治等方面。当代大学生,要学会学习,也要学会思考。

 

    他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反复提出了“要多读书”,巩固基础知识,这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显得尤为重要。学习切忌好高骛远,漂亮建筑的上端总有坚实的地基作为支撑。

 

李一默:爱读书,善学习

 

    读李一默的论文《世界杯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我们感受到了严谨的学术思维邂逅女性知性、柔美的那份细腻与睿智。怀着好奇,我们见到了09级研究生李一默,她安静地坐在长椅上,秀丽闲适。

 

    在交流中,她指出,论文选题《世界杯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的来源:她看世界杯的同时在看一本关于性别歧视的书。看到“奔驰B级豪华运动旅行车(自动泊车篇)”广告时,内心有了很强烈的感受,这分明就是在男权社会下构建的女性形象。鲍蕾下车时的腿部特写极具诱惑性,体现了广告创意的潜台词——广告为男性而做,奔驰B级车以男性为主要消费群体,正是这种感受引发了她的思绪。

 

    她表示,在做论文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甚至写完第一遍后就不想看第二遍了,但是她坚持下来了。通过看各种书籍,她从中开阔了自己的思路,使自己后来对原来的论文结构做出很大程度上的修改。

 

    讲到这点的时候,她强调,不管做什么事情,想要获得灵感和方法,一定要多看各种书籍,它是我们各种知识的来源。比如她在看书的过程中学会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方法,并有意识地把它们用于论文写作,这样使自己写论文的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当谈到写论文的感受,她说:“一篇论文的结论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整个论证的过程,我们首先假设出一个结论,可能通过各种论证之后,发现这个结论是错误的。但这是没有问题的,需要的就是这个过程。”

 

娄月:充分准备,迎接成功

 

    得知自己的成果获得“全国优秀论文”的奖项,娄月坦然称这是自己严格意义上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因为是第一篇,准备论文的战线拉得挺长。但是,基础相当扎实,经得起推敲。她说:“我很感谢佟春玉老师,佟老师要求严格,同时也给了我很多有益的指导。”

 

    娄月讲述了以前做论文的经历,“写学年论文时,老师听说我准备写框架方面的,就鼓励我最好是作一篇有关框架理论的文献综述。只有把文献综述做扎实了,你的论文才能出新出彩。于是,我就认真投入去作文献综述,文献的收集过程是很复杂的,没有人能帮忙只能自己硬着头皮做。最后我的学年论文第四稿完成定稿,在整个年级估计是最多的。”

 

    由于有了学年论文的文献综述打基础,毕业论文相对好做多了。下学期开学后不久就着手准备,采样本和完成一稿大概用了两周时间,二稿、三稿以及定稿,都有佟老师指点,修改得也很轻松,所以说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准备充分。

 

    在采访中,娄月多次强调了做充分准备的重要性。这次获奖的论文《网路媒体对“躲猫猫”时间报道的框架结构分析——以新华网和新浪网为例》,因为是对一起新闻事件的分析,采集样本的过程是最主要的。在这一过程中要确保不漏掉合适的文献或报道还要把不符合要求的一一删掉。这个过程极为复杂,需要细心与耐心。当然,这也是成功背后的必然过程。

 

    真正地实践了写作论文的整个过程之后,娄月懂得了“如何对事件本身耐心思考与辩证分析”。同时,在亲身尝试之后她也越发理解做好充分准备的必要性。

 

    “有缺点,也有改进的空间”,她以这句话结束了采访,显得务实而又充满自信。

 

    他们身上有着相似之处:善于学习、独立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做学问的过程中,踏实地付出努力,探索有效的方法,这种理性务实的精神,不仅在学习中,而且在生活中,都值得借鉴。

 

    多读书,勤思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