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的鼓乐手

时间:02-03来源:校友来稿

中原大学文工团“军乐队”二、三事
□     路景琪
    人们不会忘记,在刚刚解放了的武汉三镇,有支叫得响的文艺队伍,那就是中原大学文工团。它以秧歌、腰鼓、合唱、街头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广场街头展示和演出,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其中包括新组建的人数少(近40人)、时间短(约三个月左右),演技不精的中原大学文工团军乐队。当时中原大学文工团作为中南军政委员会、武汉军管会所属的一个基层单位,担负着为开国典礼湖北省分会场奏乐的任务:要演奏国歌,要参与盛大的检阅和游行。为完成这一庄严的历史重任,准备工作非常紧张。
乐器不足,从武汉军管会接管的物资里找;人员不足,从演员里挑,把能吹吹打打的都集中起来,很快扩充到近40人。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排练出《义勇军进行曲》、《解放军进行曲》、《胜利进行曲》、前苏联的《海军进行曲》等曲目。
开国典礼武昌观礼台上的军乐队
    记得当时,在武昌阅马场开国典礼分会场主席台的左侧,排列着一个方块阵形的军乐队,队员们身穿灰色土布中山装,头戴八角帽,脚穿粗布鞋,只有手上带的那副白手套是崭新的。站在最前边的是指挥郑小瑛,小号手梁沛新、马鸣昆、黑管海晨、王志杰排在前列;随后排列的有萨克斯手董志恒,吹长笛的是位女同志叫何玉芝,拉管(长号)是王欣。两个吹奏大贝斯的,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是孔建华同志,游行时,他踏起节奏来,腿抬的老高。他们是这个军乐队的顶梁柱。我和江枫等人都是从演员组当中乱点鸳鸯谱点出来的,因我们曾在中学时期,担当过升旗的鼓乐手,被关照到军乐队里的。为了避免演奏时出现差错,我们这些滥竽充数的被放到乐队的中间。
    当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李先念等党政军领导同志庄严地站立在主席台上,广播喇叭传来了首都北京中心会场伟大领袖毛主席向全世界的庄严宣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顿时万众欢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声势一浪高过一浪。接着是举国上下,宣布升国旗、奏国歌。我们军乐团的小号手梁沛新、马鸣昆吹响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前奏曲。随着乐曲的回响,武昌上空首次升起了五星红旗!我们中原大学文工团军乐队胜利地完成了它的庄严使命。
迎爱国将领杨虎城的灵柩
    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在蒋介石的密令下,将被关押在重庆渣宰洞、白公馆等地的政治犯、我党重庆重要的负责人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秘密杀害。抗日将领杨虎城将军是其中的一位。解放初期,党中央为了缅怀这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决定将杨虎城将军的灵柩,由重庆经水路转运到武汉,在中南军政委员会领导人的护送下,运往北京,安葬在共和国的首都。
    中南军政委员会指令我们中原大学文工团军乐队加入这一迎送的行列,具体任务是演奏哀乐。因为那时没有录音磁带,更没有现代化的光盘利用,哀乐必须靠乐队演奏。我们军乐队接受任务后,便投入紧张的排练。我印象最深的是原来军乐队很少用铜锣这样的打击乐,而在这次排练中特意加进了一面重达10斤重的大铜锣,在每句哀乐声的尾部,都要击打出一个沉重的铜锣声,加强了人们深沉的悲痛之情。这是我有生以来首次接触到那庄严肃穆的哀乐。
    记得那天我们军乐队早早地集中在江岸码头,上午10时左右,一艘军舰由长江上游驶来,军舰上站立着整装的人民解放军战士,护送着杨虎城将军灵柩。当驶入武汉长江水域时,军舰上响起了长长的悲壮的汽笛声。接着周边大小船只同时拉响了深沉的汽笛声。军乐队的哀乐声和那悲壮的汽笛声交织在一起,向杨虎城将军致哀。杨将军若有在天之灵,他会欣慰地看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共产党是他最忠实最可信赖的朋友,他的爱国愿望和理想在中华大地终于实现了!
迎送子弟兵向大西南进军
     武汉三镇解放之后,是人民解放军向华南、向大西南进军的又一重要战略要地,是通向解放全中国的必经之路,同时还担负着转运、补充给养等重要任务。按照军管会的指示,我们的军乐队被安排在长江南岸的一个码头。长江两岸到处悬挂着:“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向解放军致敬”、“向大西南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等大幅标语。那时的长江没有一座大桥,解放军渡江乘的是小型登陆艇,由汉口转运到武昌,接下来就靠两条腿,日夜兼程向大西南进发。登陆艇上站立着整整齐齐、全副武装、绿油油的钢盔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子弟兵队伍。当满载着解放军的登陆艇靠近武昌岸边,各界欢迎的人群高呼“向解放军致敬”、“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时,我们军乐队便奏起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一时间,口号声、欢呼声与军乐队的演奏交织在一起,汇成了欢腾的海洋,展现出军民的鱼水之情。军乐队站立在江岸边,发扬了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迎来一批又一批渡江南下的解放军。
   时空转换已近60载。回忆起这些往事,思绪万千:我们中原大学文工团的这个小军乐队,曾经担负过共和国给予的伟大使命。一经想起,非常怀念,终生难忘那段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