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 柳
或许因为父亲是警察的缘故,自幼我对案件就有比同龄人更敏锐的洞察力,早先家中书柜中的法律书籍是我儿时最好的读物。尽管那时只能囫囵吞枣,对书中的含义不求甚解,但法官的威严却在我心底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说是少不更事也好,是迷信崇拜也罢,反正梦境中无数次出现自己身着法官袍,站在审判席上义正词严宣判的情形。童年伴随着这些小小的梦想飞逝而过,当漂亮的洋娃娃、甜甜的棒棒糖成为昔日的回忆时,只有“法官梦”仍存在我的心中,而且这个梦想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真切,渐渐成为我奋斗的目标。
在经历高考的失败以后,我没有选择复读。“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气让我不愿在失败中蹉跎,得知中南政法学院的全日制本科自考试点班招生的消息,与父母商量过后,我毅然选择了律师班——专门培养法官、检察官、律师的场所。带着最初的梦想,简单收拾行囊,我又出发了。
永远记得1999年10月16日,是我们自考班入校的日子。那天我顶着纷飞的秋雨,怀着 无限的憧憬,开始了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早就听说大学有选修课,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学习,既能满足个人爱好又能增长知识,这可比中学时代填鸭式的教育好的多。当大家都跃跃欲试的时候,却被校方告知自考生是不开选修课的,这无疑给我们浇了瓢冷水。接下来,又得知咱们自考生有一系列的“特殊规定”要遵守,更残酷的是我们考试并不由学校自主出题,而是由省自考办统一出题,难度很大。说实话,当时知道这一情况后大家心里都挺不是滋味儿的,包括我,本来没能考上大学就已经很懊恼了,还要在这种环境中度过艰苦的四年,并且就算毕业了将来还不知道要漂到哪里。以前的梦想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了,临别前父母的叮咛和眼神里殷切的希望让我辗转反侧,不得入睡。
那些日子我的思想波动很大,上课也无法集中精力,满脑子都是在想将来怎么办。幸好时任班主任的廖燕谋老师洞悉了一切,他组织我们几个班干部交心谈心,让大家说出各自的想法和困惑。对同学们的抱怨廖老师非但没有批评指责,反而还跟我们共同分析形势、权衡利弊,鼓励大家,让大家重拾信心。
通过廖老师的一番循循善诱,我逐渐稳定了情绪,在明白世间没有后悔药的同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刻苦学习,实现梦想!在四年的大学生活里,我倍加努力、勤奋学习。每天按时上课,认真听讲,做好随堂笔记,不懂就问、从不把疑问带到课后;课余自觉自修,南教、北教和图书馆门前的花园都曾是我学习的场所。虽然学习是枯燥的,但学成之后却是充实的;虽然教室里夏季燥热,冬季阴冷,但每当记住一个法条、弄清楚一个原理的时候,心中的惬意才是最重要。自考生的师资条件不是最好的,为学习新知识也为巩固知识,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也曾偷偷跑到统招生的课堂,自己创造条件开了“小灶”,聆听名家的讲座成为大家学习生涯中的享受。为避免成为“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平时我还关注时事,查看相关刊物,了解别人的想法,勤做笔记,随时记录所见、所闻的新观点,闲时就逐一整理,逐步消化,这样不仅可以开拓视野,而且也增长了见识。
南湖畔的校园里留下我们青春的印记,无论是苦辣酸甜、得意或失望,作为青葱岁月中亮丽的色彩它永远无法磨灭。四年的大学生活令我终生难忘,在这里不光学习到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学会如何做人。在廖燕谋、李兰英、谢振国三位班主任的悉心关怀和教导下,我顺利完成学业,取得了法学学士的学位证书。不仅如此,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我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决心,最终成为一名光荣的学生党员。
2003年6月28日,我们毕业了。就业比当初就学的压力更大,“刚毕业又失业”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家都在忐忑不安中开始了人生新的旅程。我回到家乡宜昌,值得庆幸的是在历经10年的公务员招考空白后,我迎来了一次珍贵的机遇。报名时看见名牌大学毕业的统招生个个气宇轩昂、意气风发,全都是自信满满的样子,其中也不乏研究生这样的高学历人才,满怀希望的我有点惶恐,不晓得四年的努力是不是要白费,但如果让机会就这么白白的溜走我肯定心有不甘。于是,在报考法院审判职务后,我摒除一切杂念,在家中埋头复习,积极备考。那年夏天是我经历过人生中最漫长、难捱的暑假,成绩公布后,得悉我在1400多考生中一举夺魁,成为佼佼者。随后体检、面试都顺利通过,我也如愿以偿的进入法院工作。
虽然儿时的梦想一步步化为现实,但我仍然不敢有丝毫松懈,“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安于现状、停滞不前那么马上会被社会所遗弃。我会坚持最初的梦想,不断努力期望达到胜利的彼岸,哪怕荆棘满途,我也将义无反顾。
古人有云: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亲爱的朋友,不要彷徨,不要暗自神伤,只要坚持自己,勇敢地飞翔,梦想就在不远地前方!
|